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国防和军队改革要向“战略枢纽”聚焦用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冯小松责任编辑:马冉2014-04-22 05:04

“让细胞更有活力”——聚集更多想打仗、懂打仗的优秀人才

如果将一支军队比为一个人,那每个军人就是一个细胞。“人”是否强健,无疑将取决于“细胞”是否健康、有活力;“细胞”不强健,“人”再“高大”都是虚胖,难当重任。对军人素质能力的提升,是军队改革的“神经末梢”,更是检验改革成败的“硬杠杠”。

越是现代化战争越需要高素质人才。纵观美军近几场战争,一个显著特点是高科技装备越来越多,参战人数越来越少,但“专家型战士”比例越来越高。在海湾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占美军装备总量的8%,这一比例在科索沃战争中是35%,在阿富汗战争中是56%,而在伊拉克战争中占到70%以上。海湾战争中,美军首次出动50多万兵力;伊拉克战争,美军出动20多万兵力。但在伊拉克战争中,操纵“爱国者”导弹、“捕食者”无人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高技术兵器的军人,有1/3是技术专家。

军队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难题。尽管美军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金子”难以“发光”的现象仍然普遍。美国“八朝元老”、前国防部长盖茨发现,不少具有实战经验的杰出低级军官,因为那些没有实战经验却固守冷战思维的高级官僚而得不到重用,美军在军事人才机制上弊端丛生。盖茨任国防部长期间调整了参联会主席、中央司令部司令、陆军部长、空军部长等高级将领职务。在盖茨看来,这些高层军官缺乏解决当前问题的紧迫感,明显阻碍着美国军事革命进程。“不换思想就换人”的“他山之石”,值得借鉴。

国以才强,军以才兴。我军人事制度改革,要适应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围绕提升战斗力建立充满活力的人才机制,使一大批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精通信息化专业、军事谋略丰富,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在人才使用方面,建立人才使用责任连带制度,实行“谁推荐,谁负责”的推荐责任制;“谁考核,谁负责”的考察责任制;“谁决策,谁负责”的任免决策责任制。在人才交流方面,完善能上能下、进出顺畅的流动机制,形成越是高层机关的人员越需要到基层去任职锻炼,越是优秀的人才越需要到艰苦环境中摔打磨炼、在多种岗位上增长才干的人才交流激励导向。

推进改革不能囿于一隅、执于一端、私于一己,关键是要有大局观念和改革标准,只要有利于实现强军目标、有利于打赢现代战争、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改革,都要理解、支持、服从,自觉做改革的“行动派”,而不是“口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