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兵某师3次在空军率先改装新型战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李建文 闫国有 张力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6-01-04 04:01

空中劲旅,随时准备战斗

——空军航空兵某师践行强军目标打造一流空中精锐纪实

■本报记者 李建文 特约记者 闫国有 张 力

空军航空兵某师部分“金头盔”飞行员。谭超 摄

走进空军航空兵某师营院,一块巨石镌刻着一行遒劲大字——“打造世界一流空中精锐之师”!

凝望巨石,思绪翻腾,一个个历史和现实交错的画面在眼前不断涌现——

上世纪50年代,该师刚满周岁就入朝作战,凭着“空中拼刺刀”的血性豪气,击落敌机88架,击伤敌机29架。世人惊呼:“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

近年来,该师新一代官兵以英勇无畏的血性担当续写辉煌,上百次出色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重要任务,在红蓝体系对抗、海空军自由空战等各类比武考核中屡屡折桂,13人次斩获“金头盔”、2人次夺得“金飞镖”。在刚刚落下战幕的2015年度自由空战竞赛性考核中,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空军首座“天鹰杯”团体冠军。

“给自己留有余地,就是在为对手创造机会”

打,还是不打? 

盛夏,大漠戈壁,空军突防突击竞赛性考核激战正酣,团长陈权龙与大队长王立准备登场,以远程精确制导导弹,突防攻击某目标。

不料,天气突变,攻击条件超过日常实弹打击训练极限。

靶场传来消息:4个靶标刮飞了3个,仅剩的1个也倒了一半。导演部指示:打与不打,部队领导自己决定。

打,风险明摆着。

不打,这种极限天气,对检验该型导弹的实战性能,实在是难得的良机。

“打!”陈权龙、王立跨上战机,加力起飞。

他们超低空突破“蓝军”层层截击,精确命中仅存的“半个”靶标,夺得此项比武最高荣誉“金飞镖”……

“难道当初就不怕打不上?”

“怕!”

“那为什么不给自己留点余地?”

“给自己留有余地,就是在为对手创造机会……”师长王卓平意味深长地说。

那是一次远程突防演练,该师以8∶1大胜,但丢的1分,却出现在曾两次获得“金头盔”的颜锋身上。

查找原因,原来是颜锋为了飞得更安全稳妥,在超低空机动时稍稍带了一把操纵杆,比经过模拟推演验证并设定的航线高了7米。其他7架同一编组的飞机全部成功突防,颜锋却因为这7米,被对手发现并“击落”。

如果这是一次作战行动,如果这一战关系全局……硝烟还未散尽,该师就围绕这丢掉的1分展开讨论,把训练中“缩手缩脚”等积弊拎出来反复拷问。

飞行员何明在一次对陌生目标的突防突击中,使尽浑身解数,钻山沟、绕山头,攻击3次,两次命中。回到机场,何明满头大汗,指挥员却毫不客气:首攻不中,零分。

师里规矩定得明白:实战没有第二次攻击机会。每次突防对抗,只记首攻的成绩。

“战场,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打赢。”该师领导要求,对一切“训练减项目、打靶减难度、演习减强度”的现象,实行“零容忍”;对训练中的“错标准”“低标准”“伪标准”“虚标准”,坚决说“不”。

低空飞到最低、载荷拉到最大、实弹打到边界、远海飞到尽远,近年来,他们把“真、难、严、实”做到极致,胜利之花在训练的“险峰”绽放。

那一年,空军数十支精锐部队“论剑”大漠。“蓝军”地面导弹部队手握防空利器,撒开天罗地网。“红军”指挥员、该师副师长郝井文率队出击,成功突防、精确打击。

“蓝军”指挥员想不通“红军”战机如何突防,求告“突防的秘密”。郝井文淡淡一笑:“也没啥特别,只不过编队超低空飞行,擦着地面突进……”交战地域地形复杂,“蓝军”指挥员听后大吃一惊。

“你这是玩命!”

“我这是打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