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意味着什么?透视刚过“百天”的战区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魏兵责任编辑:张硕
2016-06-15 02:06

■话题二:从“棋子”思维到“棋局”思维

战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坐标系”的重构。而这种重构呼唤着我们打破旧有维度,以大格局、大视野重新审视联合作战中的“域”“元”“权”

看得见的波澜之下,往往奔涌着更为磅礴的力量。

一个部门的设立,为什么激起了一场关于联合作战的讨论与反思——

某战区机关成立之初,前来报到的军官们发现,战区联合参谋部之下设立了一个动员局,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战区机关不是领着作战部队专司主营打仗吗,要这个和地方打交道的部门干什么?”“过去的动员部门管征兵,是不是应该放到军种主建的序列中去?”“打现代战争哪里轮得到民兵、预备役呢?”……

动员部门设在战区机关,用意何在?

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动员局参谋安亮举了一个例子:“伊拉克战争,美方参战人员中现役与非现役的投入比接近1∶1,是美军现役军人不够用吗?显然不是。他们是形成、运用了国家战争体系,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弹簧,能够承受战争的巨大冲击,有效支撑联合作战。”

习主席多次强调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是要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战争是国之战,而不只是军之战。战争体系是国之体系,而不只是军之体系。联合不仅是军事领域内部各要素的联合,同样也要求军、民实现深度融合,这是打造联合作战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这种战略视野和思维下,才能准确把握理解习主席、中央军委在战区机关设立动员部门的决策意义。

关于动员局的议论悄悄平息,由此引发的联合作战观念更新,却渐渐形成一个新的思想“风暴眼”——

一位将军坦言,在战区新体制下筹划和推进联合作战,必须从“棋子”思维跨越到“棋局”思维。比如过去组织联合演习,陆军“搭台”,就让空军飞机象征性地来飞几圈;空军“坐庄”,就让陆军坦克来跑几趟摆样子……唱主角、露头脸的都是本军种、本单位,这是“棋子”思维;脑子里只有“让我练、让我飞、让我打”,这也是“棋子”思维。如此联合,战斗力不过是流沙上的大厦。

只知“棋子”不知“棋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联合作战、联合训练才会年年都上“一年级”,总是在低层次徘徊。

那么往深里想,跨入战区新体制,如果眼睛还是盯着“一亩三分地”,只会盘算本战区干什么,甚至只会盘算部队能干什么,是否也是一种从五十步到百步的“棋子”思维?更新到“棋局”思维,就会始终想着体系能干什么、全局能干什么、联合能干什么。更新到“棋局”思维,就不会纠结于谁主谁次、谁先谁后、谁多谁少……

战区的成立,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坐标系”的重构。而这种重构呼唤着我们打破旧有维度,以大格局、大视野重新审视联合作战中的“域”“元”“权”。

一位来自海军的指挥员这样思考:我们一直在说要克服“大陆军”思想,那么强调自身重要性的“大海军”“大空军”思想,难道就不存在吗?我们一直强调“海权”“空权”“信息权”,难道“陆权”就无足轻重吗?

一位来自空军的参谋这样理解:未来联合作战行动,必然是多元力量、多域展开、多权制衡,既要摒弃“陆战过时”“陆军无用”的思想,又要摒弃“大陆军思维”,才能读懂习主席既决策成立战区,又决策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的战略擘画,真正把握住联合作战的规律特征、制胜机理。

“明日”并不都在“今日”的延长线上,制胜未来,靠的是谁更具有创造力。在“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下推进联合作战,不仅要适应“棋局”,更要设计“棋局”。

谈及此,南部战区联合参谋部联合训练局局长郑国跃坦言:作为战区机关人员,要善于当“导演”,而不仅仅做一个执行者,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推进联合训练。他告诉记者,战区年度联合训练计划,只有薄薄几张纸,虽不如在军区时制订的训练计划那么轰轰烈烈,却是依据实际任务岗位、实际作战环境、实际指挥系统、实际武器装备展开的更新更精确的联合作战“图纸”。

按“图纸”设计训练,实现以联合训练牵引军种训练、以战役训练牵引战术训练、以指挥训练牵引行动训练的“棋局”之变,不仅将重塑部队面貌,还将重新定义我们的战争、战场与对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