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从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汲取强军力量

来源:解放军报责任编辑:菅琳
2014-09-03 01:44

毛主席不仅创新了持久战,还对游击战理论作出重大建树,从而“把战争从壕沟里解放了出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积小胜为大胜”,指导全国抗战打出了新局面。

在山区、平原和河湖港汊,游击队“像流水和疾风一样”,“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犹如刺入敌人心脏的一支支钢针,“扯住了敌人在华的一半兵力”。

在八路军缴获敌人的文件中,有一个日军军官的日记这样写道:“见到八路军就头痛,他来了你不知道,你去打他,又打不到。”

原日本大本营参谋山崎重三郎认为:世界上虽然有着各种游击战争,但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进行的游击战,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

何谓游击战?在抗大课堂上,讲解的第一个要点是:与老百姓打成一片。

我军的游击战之所以打得出神入化,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部队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干部能和战士打成一片”。

但是,就像刘少奇所说:“要使群众认定我们党、我们的同志是他们的领袖,并自愿跟随我们去进行决死的战斗,就需要我们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和正确地争取群众的过程。”

1939年7月,八路军进驻武乡县砖壁村,朱德总司令提出“三不争”规定:不与老百姓争粮吃,不与老百姓争房住,不与老百姓争水喝。

有的地区出现灾荒,八路军不但不征粮,还拿出军粮救济灾民,自己吃糠咽菜打鬼子。群众紧紧扯住八路军的衣袖:“你们真是好队伍,你们住在这里不要走啊!”

老百姓感恩的方式很朴素,也很伟大。在华北一些村庄,其他军队到了,村长敲三下钟,全村人立即躲到山上;八路军到了,敲一下钟,家家户户赶紧烧水做饭喜相迎。

群众相信共产党,就愿意追随。在党的领导和动员下,人民群众组成一支支游击队伍,构成“比绵延的堡垒和堑壕,还要机警和灵活的屏障”。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既然是一种暴力行为,就必然属于感情范畴”。能不能打好游击战,与老百姓感情深不深,起决定性作用。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对游击战有了新认识。1938年11月,他们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共产党及时派出教官,编写教材,帮助国民党培训游击干部。高峰时,国民党敌后抗日武装近100万人,在豫东、豫西、山西、浙西等地建立大片抗日根据地。

刘伯承说,游击战“要做到我们明白敌人,敌人不明白我们;我们能袭击敌人,敌人不能袭击我们。这首先要靠我们在政治上争取了广大工农群众才能实现。”在共产党手中,游击战风生水起。

毛主席在抗战时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如今在迈向强军目标新征程中,我们依然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爱人民、得人心——这是共产党军队战无不胜真正的“撒手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