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发表解辛平署名文章:《胜战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解辛平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5-12-14 03:10

(五) 

越是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就越能触碰到实战化训练的“痛点”。 

有些是细节之痛,有些是全局之痛;有些是反复发作的“老伤”之痛,有些是从未经历过的新创之痛。有的安全顾虑难解除,想实不敢实;有的指导思想有偏差,能实不去实;有的训练条件跟不上,想实难落实;有的能力素质有差距,想实不会实。 

触摸这些“痛点”,有些可以伴随着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自行消解,有些则越深入推进越成为不能承受之痛。 

都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但怎样看清明天之仗?都说构建“一张网”,但这张网谁来牵头织?都说“目标中心战”,但“目标”谁来精算细算?都说“真难严实”真字当头,但逼真战场从哪里来?都说“训法要循章”,但条令大纲如何与训练创新同频共振? 

实战化训练关键在“实”,目的为“战”,常态靠“化”。要害在“化”字上,痛点也在“化”字上—— 

打通实战化训练的“门槛”,需要“化”课题设置不新之痛;打通实战化训练的“路径”,需要“化”训练模式滞后之痛;打通实战化训练的“血脉”,需要“化”战法创新闭门造车之痛;打牢实战化训练的“根基”,需要“化”训风不良之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三尺之冰,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军许多年没打过仗了,缺乏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经验,各项建设成果缺乏实战检验。我军战斗力建设的短板和瓶颈还很突出,有的甚至是致命的。这些“短板之痛”和“瓶颈之忧”,凸显在实战化演兵场上,却深深植根于“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之中。 

短板制约着木桶的实际容积,瓶颈决定着溶剂的实际流速。缩短从实战化到实战的“一字之距”、缩小从练为战到练即战的“一字之差”,亟须破解这些深层次问题,补齐短板、突破瓶颈,重塑能打仗、打胜仗的新体制。

(六)

难得者时也,易失者机也!

正在展开实施的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为解决我军实战化训练积累的痼疾提供了契机。对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进行一体设计,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必将重塑和再造实战化训练的结构和路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军队活力”。

以改革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呼唤新的思想解放。克劳塞维茨说,战争阻力主要来自敌方。军事变革的阻力则主要来自自己,来自旧的观念和习惯。当前,我军实战化训练亟须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新体制编制,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将原来传统的、机械化的、大陆军的思维定势,迅速向以体系为中心、诸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训练转变。

以改革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呼唤突破利益藩篱。这一次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剪不断既得利益这根“脐带”,军队就不能在改革中获得新生,实战化训练就必然陷入困境。建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实质上是领导指挥权的再配置,必然带来诸多利益关系的再调整。“联身”之后是否真正“联心”?“联动”之后能否做到“联保”?“联训”之后能否实现“联战”?迫切需要走出“小我”、打破利益之囿、跳出本位主义,让改革产生链式反应、形成倒逼效应,以改革的深化推动实战化训练效益最大化。

以改革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呼唤高度的执行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改革的组织者,又是改革的执行者,抓住这一“关键少数”就抓住了改革的关节点,也就抓住了实战化训练的突破点。面对这场时代大考,敢不敢叫响“看我的”,排除各种干扰,把功名抛在身后,模范带头促改革?能不能叫响“跟我上”,补齐能力短板,把使命扛在肩上,立起领兵打仗好样子?这,都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用行动来回答!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任何蓝图都不会自动变成现实。改革之际正是推进实战化训练之机,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主动作为,奋力而为。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