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话语到新闻话语

——由“解辛平”系列文章看军事政论文转型

来源:军事记者作者:黄昆仑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2-19 11:20

政论文是我国主流媒体的传统和优势。以《人民日报》的“任仲平”和《解放军报》的“解辛平”为代表的政论文,在新媒体不断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仍然展现了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独特作用。当今时代,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也同样处于重要转型变革的时期,政论文尤其是军事政论文作为一种具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文化温度的重要文体,也需要与时代同频共振,重新认识自身的传播特质,不断适应新的需要和变化,把传统的政治话语转化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话语,发挥更大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一、“解辛平”是军事政论文的重要品牌

政论作为一种文体,自先秦起就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报业史上很长时间的所谓报刊言论,实际上都是政论。比如《万国公报》上的文章《中西时势论》与《强国利民略论》,梁启超发表在《时务报》《清议报》上的《变法通议》《少年中国说》。①作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政论文曾有过发挥巨大社会影响的辉煌历史。以《解放军报》为代表的军事新闻媒体,历来重视以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为代表的政论文。一些报社领导和著名报人都曾多次直接参与重要政论文的创作,有的政论文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解辛平”,是“《解放军报》新闻评论”的谐音简称。2013年9月24日,《解放军报》在一版刊发题为《论信仰与作风》的重要理论文章,是首次以“解辛平”署名刊发的政论文。至2015年10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围绕甲午战争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等主题,《解放军报》共发表9篇“解辛平”政论文,在军内外引发强烈反响。

大时代需要大声音,大潮流需要大引导,大传播需要大手笔。“解辛平”系列文章的推出,不仅是军事新闻评论辉煌历史的传承,更是新形势下军事媒体观点传播的创新与发展。近年来,《解放军报》集中多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因时而作,集思广益,体系作战”,以鲜明坚定的立场、别具一格的表达、清新扑面的文风和丰富的知识性,推出以“解辛平”为代表、包括署名“本报编辑部”的军事政论文,赢得了众多热心读者的赞誉和欢迎。

在今天媒体竞争激烈、众声喧哗的信息时代,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不同思潮跌宕起伏,利益诉求多元、观察视角多维、思考方式多样,人们在拥有微博、微信这样的自媒体发出声音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出现权威的“意见领袖”。在新媒体所营造的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下,“意见领袖”对公共舆论走向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左右公众尤其是网民的情绪和倾向。因此,对“意见领袖”的诉求,使得争夺舆论场中的高端人群,提供权威准确的观点,成为不同媒体竞争的重点。

在今天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开放社会,个人发表言论的门槛大大降低。面对媒体角色的多元、话语权的分化、传统媒体优势的丧失,越来越多的媒体必然会更加注重强化原创性、能够彰显自身特色的“观点传播”。政论文作为观点传播中最具政治性、最为厚重的文体,已经成为体现媒体高度、深度、厚度的重要阵地,成为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强化舆论引导的有效方式。《人民日报》“任仲平”系列政论文的成功,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那么,“解辛平”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解辛平”应该是代表军报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一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家,应该是思路敏捷、立足高迈、成熟睿智的思想家,应该是立意深远、文风稳健、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更应该是特别能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的演说家,要为党、国家和军队,也为我们这个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②可以说,“解辛平”系列文章“理性与感性兼具,锐气与大气兼备,思想与文采兼顾”,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积极发声、引领舆论导向,成为军事政论文的重要品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