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创新,需要把握哪五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卫星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6-12 03:21

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王卫星

习主席指出,军事领域是竞争和对抗最为激烈的领域,也是最具创新活力、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形势逼人,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当前,我军无论建设、改革还是备战,都面临大量新情况新问题,亟须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迫在眉睫。

军事理论创新,应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

军事理论的价值贵在于“理”,理之根植于历史,功能在指导现实预测和引领塑造未来。以理论创新谋求未来战场优势,以理论先行推动武器装备、组织形态和“游戏规则”的变革,已成为世界军事发展的主流趋势。

认清当前变革大势和理论创新的紧迫性。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运用,军事技术形态呈现出信息赋能、网络聚能、体系释能的新特点,导致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和战场实践持续发生深刻变化,推动世界主要大国不断加快军事理论创新的步伐。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云计算、云环境、云攻防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通过战场感知、网络联通和指挥控制三大因素的交互作用和无缝融合,形成了“信息主导、体系破击、网聚能力、自主适应”的全新战争制胜机理。在新理论推动下,美军指挥控制系统计划2030年前达到C4KISRT(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侦察、定位)的九位一体;作战手段已从全纵深攻击发展到基于云攻防的全球快速打击;侦察手段已由卫星、雷达、电子侦察发展到智能微尘传感器;作战方式已从预先计划、预编程序为主,临时指令修正为辅,发展到“边看边算”和“追着打”“选着打”“精细打”,力求实现从“看”到“打”路径最短,反应时间最快,整体能力最强。俄军也对苏式指挥控制系统持续进行改造,基本告别了纸质地图、口令指挥和模拟通信时代,构建起了战略、战役、战术三级指挥自动化系统,并计划2020年前建成融合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数据传输等功能的新型指挥控制系统。站在信息化时代世界军事变革的最前沿我们就会发现,军事理论创新对战争实践的牵引作用和对国防建设的指导作用,从未像今天这样显赫。这场以信息化、智能化和创新为特点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被军事界比喻为一只高速旋转的圆盘——如果身处边缘,就很容易被甩出去,必须进入中心。

着眼超前思维,走出海湾战争定式。军事理论创新的关键在于预见未来,核心是要通过颠覆性的思维创新,来改变战争游戏规则,最终推动作战方式、样式,乃至国防组织体制变革。当前,美军在第三次抵消战略的驱动和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作战理论创新重点已由海湾战争时期以“空地一体战”为核心、以军种融合为特色的“战区一体化作战”,向信息化时代以“空海一体战”为代表、以“跨域协同”为重心的“全球一体化作战”方向转变。借鉴外军,我军军事理论创新必须走出海湾战争的传统思维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能够“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战法,进而抢占国际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以军事战略为指导,明确理论创新的针对性与自我特色。军事理论创新,表面上是一个思维理念问题,其实质却是一个军事战略问题。换言之,对未来战争形态的认识和判断,是军事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没有理论根基的军事实践,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没有现实支撑的理论创新,也必然会成为空中楼阁。我军新一轮军事理论创新,要以国家安全面临的现实威胁为逻辑起点,针对对手战争体系和作战体系的弱点并结合自身的长项,不断深入推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