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带兵人 士卒皆愿"与之俱死" 为啥?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张翚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11-24 02:16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

■张 翚

我国兵学文化源远流长,历来倡导上下同欲、生死相依的官兵关系。“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战国名将吴起亲自用嘴帮生疮的士兵排毒;西汉“飞将军”李广,“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卒共之”;三国时诸葛亮治军,“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这些带兵人皆因爱兵情怀深受爱戴,士卒皆愿“与之俱死”。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官兵一致、团结一心,是我们这支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法宝。井冈山斗争期间,有支部队在反“围剿”作战中牺牲很大,战士们非常疲劳、士气较低。朱德军长看到这种情况,为了让战士们多休息一会,主动替战士站夜岗。官兵们非常感动,很快恢复了士气,以昂扬的斗志投入紧张的战斗生活。小事不可小视。诚如朱德所说:“给战士站岗、盖被子,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着中国革命的成功。”相反,越南战争期间,面对恶劣的环境,美军只强调军纪而忽视感情。军官对士兵非常冷漠,缺乏关怀,造成内部矛盾激化。据资料显示,越战中美军共死亡军官5600余人,其中竟有1013人是被己方士兵谋杀的,在军事史上创造了一项不光彩的世界纪录。

当然,指挥员的仁爱之心绝非“妇人之仁”,当全局与局部无法兼顾、“大仁”与“小仁”发生冲突时,必须理智果断地作出抉择。古今中外很多名将在危急关头往往表现得“冷酷”坚决。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对阻击部队下的命令是“战斗到死”;塔山阻击战,我28团伤亡近800人,报告战况时,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回复是:“不要伤亡数字,只要塔山!”辩证地看,没有这些局部的牺牲,必然要在全局付出更大代价。指挥员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和决断,恰恰是对部属乃至国家民族的高度负责和无疆大爱。

指挥员带兵须宽严相济,生活中体恤、训练时严格才是真正的关怀。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只有严格纪律、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让战士们具备过硬的杀敌本领,战场上才能有更大的把握战胜对手、更大的机会生存下来。岳家军、戚家军的训练标准、作风养成都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部队,正是凭借这样的训练和纪律才打造出百战百胜、所向无敌的雄师劲旅。

爱兵与爱民是统一的。指挥员的仁爱之心,还体现在视人民为父母,遵守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兵民是胜利之本”。克敌制胜需要全军将士勠力同心的殊死奋战,需要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支持。只有具备仁爱品格的指挥员,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一切正义力量,共赴国难,众志成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