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解军民融合,这里有五个要诀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周煦 李鹏 吕少杰责任编辑:董玥
2017-12-11 10:13

二、寓兵于民

习主席指出:“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这个论断说明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国防的主体。只有全国人民参与的国防,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强大力量,这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运用,是寓兵于民在国防建设上的生动体现。我军从建军以来,产生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生产队,既承担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还担负着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多样化任务,具有军民融合的天性。

现代战争更多地呈现出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但“兵民是胜利之本”,没有人这一主体,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无济于事。现代战争已从铁与火的较量,拓展到政治、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在意识形态、文化教育、金融贸易、科学技术等没有硝烟、看不见战线的战场上的博弈早已展开,必须将各类人才的培养孕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在保持必要的、精干的、先进的武装力量基础上,培养更多具有专项或多项科学技能的不穿军装的高素质国防人才。国家一旦有事,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战争初期,苏联空军损失惨重,随着战争的推进,飞行员几乎伤亡殆尽。但到战争后期,苏联空军却能占据战场的空中优势,哪来那么多的飞行员呢?原来,在战前,苏联建有很多航空俱乐部和航空运动学校,在民间有大量的航空运动爱好者。战时,将这些人征召入伍,只进行机型改装训练和战术飞行训练即可投入战场,大大缩短了战斗力的生长周期,增强和壮大了飞行员队伍。

毛泽东提倡要大办民兵师,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论断:“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三、寓装于民

习主席指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既是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要牢固树立“五个面向”:面向关键领域基础研究,面向核心自主前沿技术,面向重大专项工程,面向新兴领域创新发展,面向重要方向基础建设。

国防和军队,是国家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建设,既要将高精尖技术优先运用于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而后逐步向民用技术转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又要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增强国防意识,将结构、布局的调整同国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重点工程、重要设施的建设和大型装备尤其是军民通用装备制造过程中贯彻国防要求,平时服务于经济和社会,战时快速实现平战转换服务军队,形成国家整体的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试想,如果平时拥有庞大的、服务于国民经济并且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远洋船队、大型飞机机群,战时,何愁没有强大的战略运输力量,这不正是《诗经﹒秦风》中所说的“岂曰无衣”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