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随经济社会发展向前迈进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化迪 石半苏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5-09-13 01:09
有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使中国田径乃至整个中国体育,走向一条随经济社会发展一起向前迈进的振兴之路——
北京田径世锦赛那个自信的背影
■本报记者 刘化迪 通讯员 石半苏
 
8月29日,张培萌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后向全场观众致意。本报记者 刘化迪 摄 

 若干日子过去后,一次重大体育赛事留给人们的,往往只是一两个曾经印象最清晰、最深刻的片段。

对于已经过去的北京田径世锦赛,记者至今仍忘不了这样一个自信的背影,那是张培萌的背影,他在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最后一棒冲线后,高举双手与“鸟巢”看台上数万观众互动——通过照相机捕捉到的这个镜头,至今仍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张培萌的自信,来自于中国田径在短道项目的大跨度突破。曾经,中国男子短跑最高追求是站上世界大赛的决赛跑道。然而,张培萌和莫有雪、谢震业、苏炳添一起,在百米接力决赛上演“第九道奇迹”,硬生生跑进前三名 ,又从犯规的美国队手里抢得银牌,最终仅落后于博尔特领衔的牙买加队,这是迄今为止亚洲男子短跑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好成绩!

张培萌的自信,也来自于对手的尊重。在“鸟巢”,当夺冠的博尔特向张培萌、苏炳添等中国队选手表示祝贺的瞬间,记者脑海里闪过这样的想法:一切皆有可能!其实,仅仅两年前的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当张培萌跑出10秒整的亚洲本土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时,大咧咧的博尔特还对记者说自己并不认识张培萌。这一次,中国小伙子再次用更好的运动成绩强化了“闪电”的印象。

“光荣如同水面上的水花一样,从一个小圈圈变成一个大圈圈,不停地扩大,直到无可再大,归于消灭。”莎士比亚在其历史剧中认为,“光荣”终将会消逝于历史的云烟之中,但这一论断可能是片面的。在北京田径世锦赛上,记者体会到,有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使中国田径乃至整个中国体育,走向一条随经济社会发展一起向前迈进的振兴之路。

 过去,除了现象级的刘翔和朱建华外,中国田径一直是由女子选手打天下,但这一次男子选手勇敢挑起了大梁,男子跳远、短跑、跳高等项目,中国队尽管在一定时间内不具备金牌的实力,但进入曾经遥不可及的前八名已是现实,男子跳远甚至出现了三位选手进入前八名的集团优势,岂不可喜!

同样是世界性大赛,无论是中国运动员还是作为东道主,我们都更为自信。以往每到大赛,中国田径运动员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最佳水平,而本届赛事,从张文秀突破自我夺得银牌到吕会会打破亚洲纪录再创新高,他们的精神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还有这些画面让人印象深刻。百米赛道旁,数十面中国特色的大鼓擂响了助威的鼓点;接力比赛前,两扇朱红色的大门缓缓开启,参赛运动员依次出场亮相;主办方安排钢琴家入场,在不到十秒的时间内演奏一曲为“飞人大战”助兴……这些举措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但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凸显了今日中国的自信。

同样是世界性大赛,这一次主场观众是如此热情平和。北京奥运会上,刘翔退赛引发争议如潮,而当刘翔和博尔特等热点过后,能容纳8万多观众的“鸟巢”突然变得空落,中上层看台观众寥寥。仅仅7年时间,同样还是在“鸟巢”,天天场馆爆满,每天晚上“大戏”开演前后,总有无数人在安检口外等待有人退票。每天下午和傍晚,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练习跑步者络绎不绝;伴随世锦赛马拉松比赛进行的群众性长跑异常火热,报名者远远超过了赛道承载能力;世锦赛赛场内激战正酣,赛场外也有一条红色塑胶跑道,无数人排队模拟职业运动员起跑,飞步向前……田径运动,其实是群众运动,群众参与,让这项运动焕发了生命力。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