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冰上项目颇受追捧,而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雪上项目则观众寥寥——
滑雪,何时融入百姓生活?

1月27日,一名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进行热身训练。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赛将于28日拉开战幕,角逐男子个人、女子个人、男子团体、女子团体4枚金牌。目前,中国还没有在国际大赛上崭露头角的选手,期待本届冬运会参赛选手中能产生未来该项目的“希望之星”。本报记者 张晓祺摄
冬运会赛场上,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冰上项目比赛,精彩纷呈,往往一票难求。
而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天山天池滑雪场,尽管比赛众多,且大多精彩激烈,这里的观众却寥寥无几,有时甚至还没有现场的记者多。
冰上项目受热捧,雪上项目遭冷遇,凸显了中国冰雪运动的严重偏科。
中国参加冬奥会的重点项目都在冰上,大牌明星也基本都是冰上运动员,如王濛、周洋、范可新、张虹等。在雪上,中国具有优势的项目却“屈指可数”。
然而,在奥运会冬季项目中,滑雪才是基础大项,“得雪上者得天下”已是不争的事实。以索契冬奥会为例,98个小项中雪上项目就多达69个。而中国选手迄今夺得的13枚冬奥会金牌,仅1枚来自雪上项目。
像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基础大项,我国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相差甚远。据悉,本届冬运会雪上项目几乎云集了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所有选手,然而参差不齐的竞技水平,大大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
为什么雪上项目会面临如此窘境?
业内人士认为,与冰上项目相比,雪上项目对场地的要求更高。相对于奥地利、加拿大、挪威等欧美国家,我国在硬件设施上存在不少差距。
尽管随着“北冰南展西扩”的推进,滑雪作为一项新兴体育运动已经越来越为国人所接受,各个城市周边也兴建起了众多的滑雪场,但多以娱乐为主,能够承担运动员日常训练以及专业比赛要求的寥寥无几。像高山滑雪,对雪地和赛道的要求很高,目前仅有吉林北大壶滑雪场、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等少数几个场地能够承担比赛。
如果说硬件制约了中国雪上项目的发展,那么缺少雪上文化,则制约着中国雪上运动的普及。在欧洲一些国家,人人喜欢滑雪,小孩三四岁时就开始跟着大人接触滑雪运动,其普及程度非常之高。而在中国,一些人甚至不知道滑雪运动还有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这样的项目,再加上价格高昂的滑雪消费,令人望而却步。
雪上项目不易出成绩,则是另一原因。像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这类基础项目,队员成长周期较长,训练艰苦,出成绩难。
一个项目的发展取决于硬件设施以及群众基础。作为奥运会冬季项目的大项,只有在雪上项目上厚积薄发、全面突破,中国才能实现在冬奥会上的崛起。
落后,并不可怕,丧失信心才可怕。借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契机,我们期盼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冰雪,走进雪场,爱上滑雪!
(本报乌鲁木齐1月27日电)
(《解放军报》2016年01月28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