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丨播撒阳光的带兵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田亮 李永飞 李兵峰 王天林 责任编辑:王粲
2025-08-12 07:24:13

“她带着我,每一步都踩进阳光里”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王天林

又是新的一天,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投射进来,轻洒在火箭军某旅通信连下士小熊写满自信的笑脸上。

这名连队骨干正带领所在班组,在三尺机台开启新一轮执勤。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动作十分熟练。

就在2年前,小熊还是个训练跟不上趟儿、数着日子等退伍、让连队骨干“挠头”的兵。

“那时候在宿舍养伤,我隔着窗子看到楼下战友刻苦训练,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拖了大家的后腿。”新兵训练期间,小熊不小心扭伤脚踝,走路一瘸一拐,各项成绩也不尽人意。作为大学生士兵,性格好强的他,在战友面前有些抬不起头。

新兵下连后,腿伤虽已痊愈,但是小熊心里的“伤”一直没好,状态始终提不上来。就算是简单的队列训练,他也跟不上“节奏”。在一次队列会操中,他还在全连官兵面前“出了洋相”,自信心跌到了谷底。

那天上午,小熊又和往常一样忐忑不安地上了训练场。因为过于紧张,他没能跟上大家的步频,被“晾”在了一旁。

这一幕,被跟训的指导员陈东森看到。“来,你跟着我走。”她注意到小熊的窘境,主动把小熊带到一旁,开起“小灶”。

看出小熊还是很紧张,陈东森说起自己新兵时的故事:“那时我身体不协调,训练时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没少‘冒泡’。没关系,咱们慢慢来,一点点跟上。”

说完,陈东森走在前面,小熊跟在她身后。阳光下,两人的影子投映在火热的训练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小熊说:“她带着我,每一步都踩进阳光里,让人心里暖暖的。也是奇怪了,就是那一次,我竟然顺顺当当走完三四十米,一点状况也没出。”

从那以后,陈东森一有时间就带着小熊训练。愈发自信起来的小熊更加努力,在多个方面突飞猛进,后来被连队评为训练标兵,当上了班长。小熊激动地说:“我会带着指导员传递给我的这份温暖,在三尺机台上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

播撒阳光的带兵人

■田  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李兵峰

专业教室内,火箭军某旅通信连指导员陈东森(右二)和战友开展专业基础训练。刘明松摄

陈东森(右一)和女兵们野外驻训时共同搭设帐篷。刘明松摄

陈东森正在利用“云课堂”组织教育活动。刘明松摄

在火箭军某旅通信连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战士脸上总挂着笑容。“为什么每个人都充满干劲?”追问后,记者发现一个时常被大家提及的名字——陈东森,一名95后指导员。

她是一个怎样的带兵人?又是如何带出一群阳光的兵?记者在该连一探究竟。

热度

点燃官兵青春之火

“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立足保障战位,我们该怎么做”“学好专业知识、胜任岗位职责”“当好导弹发射‘顺风耳’”……这是火箭军某旅通信连组织一次授课的场景,台上台下积极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站在讲台上的一级上士杜凯丽,向远处的指导员陈东森会心一笑。

“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是指导员给我的。”一次,营里组织政治教员比武,陈东森发现杜凯丽理论学习认真,知识掌握扎实,表达能力不错,就鼓励她报名参加。

从梳理理论热点到构思授课要点,从讲授上课技巧到动手制作课件,陈东森找来几十份优秀教案,带着杜凯丽从点滴学起,杜凯丽最终成功登上讲台。

“一名好的政治干部能影响官兵的一生。”对这句话,陈东森真学笃行,不管是上大课,还是做经常性思想工作,她都用心用情。“我要激发官兵奋进动力,引导大家为梦想努力奋斗。”她说。

一次课后,在上岗考核中失利的列兵范志珍沮丧地说:“我也想努力拼搏、练强本领,将来承担重任,可我连报务员都做不好。”陈东森认真分析范志珍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后,鼓励道:“执勤号手有培养周期,你只要努力向上成长、向下扎根,就一定能够绽放光彩。”后来,在指导员和骨干帮带下,范志珍成为同年兵中首批通过上岗考核的号手。

“如今的官兵学历高、思维活、眼界广,想要当好‘播火者’,专业功底必须过硬。”那年,陈东森作为最年轻的参赛选手,参加火箭军优秀政治教员考评选拔,6项比武课目,她获得5项第一名,最终以总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评为“火箭军优秀政治教员标兵”。

这些年,陈东森先后参加军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宣讲授课40余场,赴20多个旅团部队分享学用创新理论的心得感悟,多次受邀前往其他军兵种单位和高等院校授课,可她仍然不断充实自己,时刻保持紧迫感和危机感。

刚毕业那年,旅里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陈东森受领一项任务——牵头探索打造群众性教育“多彩课堂”。为此,她翻看了数百个精品教案,搜集多篇好文章贴满几个剪贴本,从第一份教案到第一次试讲,下足了功夫。

然而,陈东森的第一堂课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理论没讲透”“内容不丰富”“形式较单一”“很难入脑入心”等评价,让她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大差距。

“学习好、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是我的职责使命和精神追求。”陈东森撰写20余万字心得体会,凭借着过硬理论素养和授课水平,成为所在基地理论轻骑队最年轻的一员。

这些年来,陈东森针对官兵特点,把连队课堂作为阵地,创新融入快板、三句半和情景再现等元素,打造的渗透式教育示范课、总结的“四有四感”教学法被上级演示推广。

“指导员,如果我提干了,可以写进你的教案吗?”一次授课结束,一名大学生士兵说出心愿,陈东森笑着回答:“我们做个约定,等你下次被评为训练标兵,我就把你写进教案。”

一位哲学家曾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陈东森觉得,点燃官兵青春之火,是政治干部的幸福所在。

温度

走进每名官兵心田

通信连的官兵都知道,宿舍楼的走廊尽头挂着一个红色“小木屋”,大家心里有什么“悄悄话”,都可以和它“说一说”。

这个“心语信箱”,是陈东森为该连官兵打造的倾吐心声的港湾。每天晚点名后,她都会打开“小木屋”,看看大家的留言。

连队担负着繁重的通信执勤任务,官兵难免会因家庭情况、个人情感、学习进步等方面的问题,产生心理疙瘩。如何巧妙化解这些内心矛盾,是陈东森走上工作岗位后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这不,个性比较要强的上等兵王琳萱,在专业考核中成绩未达标,挨了班长批评,总是闷闷不乐,她将自己的烦恼倾诉在“心语信箱”中。

陈东森知晓这件事后,第一时间开导王琳萱,耐心帮她卸下心理包袱,还为其量身定制个人学习训练计划。不到一个月,王琳萱补齐了专业短板,重拾了自信,在又一次考核中成绩名列前茅。

今年以来,火箭军部队深入开展谈心、家访、讨论系列活动。为了让官兵谈出感情和心声,及时化解忧虑和困难,陈东森探索完善“角色扮演”“网络吐槽”等方法,建立起基础情况清、家庭结构清、追求目标清、思想状况清、个人困难清的“五清”知兵卡,把思想工作做到官兵心坎上。

有名女兵是个孤儿,从小内心敏感,有什么事情总是藏在心底。陈东森了解情况后,多次让她牵头组织连队小活动。这名女兵也不负期望,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后来,她在全旅群众性练兵比武中夺冠,并亲手把奖牌挂在陈东森的脖子上,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说起这件事,陈东森开心得像个孩子:“真是比我自己获奖都高兴!”

退伍季即将到来。最近,忙完一天的工作后,陈东森仍在晚间伏案疾书。原来,她要为每名面临人生选择的战士写一封信。“信里既有对退役人员的祝福,也有对留队战士的期望,这些追光逐梦的兵,好似一朵朵‘向阳花’,不管到哪里,我都希望大家绽放美丽。”陈东森说。

“指导员爱兵‘实打实’,赢得官兵‘心贴心’。”副连长刘倩说,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陈东森查哨时,为正在寒风中站岗的中士武琛卓送去自己的护膝。

“你是怎么做到让战士把你当成‘知心姐姐’的,有什么妙招吗”“和战士谈心的时候,大家怎么啥都肯和你说”……前不久,在旅里组织的一次带兵经验交流中,面对这些问题,陈东森回答:“带兵要带心,只有走进官兵心田,才能带出过硬连队。”

这时,台下响起了一阵掌声。这,也是大家对这名年轻指导员的肯定。

黏度

把全连官兵拧成一股绳

这是一次特情处置现场——演训任务进入关键阶段,通信突然中断,如果不快速解决,将影响整个任务进程。

这时,只见陈东森迅速指挥官兵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仅数分钟就定位故障点,元器件得到更换后,信息通联很快恢复。看到大家全程训练有素、专业过硬,现场导调的数名专家给出高分。

“咱们通信兵虽然不直接操作导弹武器,却是导弹发射的‘顺风耳’,必须锤炼过硬本领,确保作战指令随时畅通。”一上训练场,陈东森话语铿锵。

键盘声声、电波频传。一次她带领连队官兵参加野外驻训,在模拟蓝军袭扰、连贯特情叠加等考验下,首次参训的他们,连栽好几个“跟头”,士气一度低迷。

陈东森很清楚,只有把全连官兵拧成一股绳,才能打好“翻身仗”,把连队锻造成克敌制胜的“一块钢”。为此,她和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发挥组织优势,成立党员先锋队,带头学军事、练军事、强军事,聚焦短板弱项、组织专攻精练,引领带动全连提升保障能力,最后在驻训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

那年,上级组织实战化训练考核,而战备综合演练、实弹发射准备等任务也压茬推进。时间上有重叠、人员力量上有交叉,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陈东森面前。

她召集党支部一班人达成共识,采取整体统筹、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方式推进各项工作。她与连长区分任务轻重缓急后列出清单,以“重点工作排横队、大小工作排纵队”的模式,有条不紊完成各项任务。

在训练考核中,陈东森带领骨干制订“专业通”目标、“全能型”计划。白天,她和号手们一起练操作;晚上,她带领专业组长复盘找差距,不断增强人人向战、人人能战的意识。

近3年来,陈东森带领官兵参与研究梳理保障特情处置库,一一制订应对方案。去年,在她的影响带动下,连队官兵参加火箭军信息通信专业比武,夺得团体第一名,10多人在上级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全连圆满完成10余项重大演训保障任务。

高度

立起政治干部威信

8月上旬,大雨后的北京,瓦蓝的天空上挂着朵朵白云。“砺剑青春最美丽”先进典型分享交流首场活动,在火箭军机关举行。

在上千名官兵的目光中,8名优秀青年典型走上讲台分享成长故事。作为其中唯一一名女干部,陈东森的精彩讲述赢得阵阵掌声。

行胜于言。这些年来,陈东森一步一个脚印踩实走稳,成为导弹部队官兵立足岗位奋斗强军的优秀代表。那年,她参军入伍来到某团通信营。3000多个电话号码,她不到3个月就背得滚瓜烂熟,每次考核都零失误,在同批新兵中,她第一个“单飞”执勤。

军校毕业后,陈东森梦想成为一名发射单元指挥员,没想到被分到通信营当排长。虽说与梦想失之交臂,但是她明白,三尺机台连着长剑腾飞,保障战位同样使命如山。担任排长期间,她带领骨干探索“通信线路图手绘学习法”等经验做法,仅用2个月时间,就让全排官兵熟练掌握通信保障业务技能,并常态担负值班任务。

这些年,她带领专业骨干,加班加点更新完善《某行动清单》《某网系构建推讲教范》等专业资料,通过授课辅导、结对帮带等形式,培养了一批过硬号手,成为保障打赢的中坚力量。

“作为政治干部,指导员军事素质同样过得硬,大家打心底里佩服。”排长李炜琳说,在平时的军事体能训练中,陈东森坚持自我加压训练,连续3年综合评定达到优秀,还被基地评为“群众性练兵比武先进个人”。

坚持敏感事务公平公正公开,也是陈东森一贯坚持的原则。一名从清华大学入伍的女兵各方面表现不错,当兵第一年就成为“四有”优秀士兵评选对象。党支部进行评议时,有人提出对她照顾倾斜,陈东森态度鲜明,认为必须一视同仁,一切按照实绩来衡量。最后,这名女兵以微弱之差落选。事后,陈东森不断鼓励她继续努力,第二年,这名女兵以过硬实力如愿走上领奖台。

前不久,陈东森深入学习《关于大力弘扬优良传统、全面肃清流毒影响 重塑政治干部形象威信的若干规定》,参加“政治工作好传统是什么、如何立起政治干部好样子”讨论辨析,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自身实际列出了10多条改进措施。

今年3月,陈东森被表彰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喜讯传到连队,官兵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荣誉实至名归,指导员为我们立起了奋斗的榜样标杆。”

“强军路在脚下,实干铸就梦想。唯有全力以赴,才能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分享活动中,陈东森与官兵面对面交流,她的这番话赢得在场官兵的阵阵掌声。

3e6c389087eeaddf0610db88ce78f2a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