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广东总队广州支队执勤一中队传承发扬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
越批评越进步 越批评越团结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武警广东总队广州支队执勤一中队组织党员骨干重温“一封批评意见书”,引导大家自觉传承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何杰 摄
■引子
武警广东总队广州支队执勤一中队荣誉室里,两份展品格外引人注目:一是一张毛泽东同志视察中队的照片;二是一封共青团员李正荣写给共产党员龙守祥的“批评意见书”。
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天,中队前身、原湖南军区步兵一团一连党支部进行党员思想整顿,在走廊墙上开设了整顿党支部专栏,战士们的“批评意见书”贴满了墙,毛泽东同志来连队视察,兴致勃勃看起这些“批评意见书”。当看到共青团员李正荣批评共产党员龙守祥“平时模范作用不强”等意见时,他说:“这个意见提得好,批评就要这样搞。”
中队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肖越向记者介绍,从那以后,毛泽东同志的简短评价和这封全文225个字的“批评意见书”,被中队视为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生动教材和“传家宝”。走进新时代,不管形势任务如何变化、部队编制体制如何调整,该中队始终传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不断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组织生活会上接受批评
团员批评党员,党员红脸出汗
“真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多批评意见。”回想起几个月前那次组织生活会,肖越仍然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去年7月,肖越从机关干事岗位调整到一中队任指导员。经过大半年的适应和努力,他和中队长带领中队官兵高标准完成多项任务,各方面建设都走在大队前列,上级领导和中队官兵评价都不错。成绩有目共睹,这次组织生活会前,肖越和支部成员都很自信和坦然。
在该中队,入党积极分子、团员和群众列席党内组织生活会是一直以来坚持的传统。会议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那封“批评意见书”,重温党内政治生活优良传统,强化敢于批评、善于批评的意识。之后,拉单列条通报全体党员、团员和群众对支部及成员的批评意见,要求必须是原汁原味、兵言兵语。
那次组织生活会上,肖越率先接受大家的批评意见。“书记同志还没有彻底融入中队,常把‘你们’挂在嘴边”“处理一些事务主观意识明显,建议多听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有理有据、开诚布公的批评,让他如坐针毡、红脸出汗。
翻阅中队党支部会议记录,记者看到,官兵批评有直指问题的,也有提出建议的。比如,“对下级汇报的情况不要着急作判断”“讲话有些拖沓,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就不要长篇大论”等等,几乎所有的批评和意见都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60多年前,中队的团员坚持原则,敢于对党员的错误提出批评,今天的我们要继承发扬好这种精神,大家越批评越进步、越批评越团结。”肖越告诉记者,他们还探索动散条件下基层党组织职能发挥运行规范,坚持每月召开“诸葛亮会”采纳意见、每半年召开“讲评支部恳谈会”落实意见。
批评不分对象、监督没有盲区。有了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从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再到每名支委,从党员到团员群众,大家不会顾虑行政职务而不敢批评、不会批评,能够做到“书记的问题支委敢点,支委的问题党员敢提,党员的问题群众敢批”。去年,中队党支部共收到党员意见建议30余条。
锦旗前召开总结反思会
经常对照检视,保持清醒头脑
“许副班长本月对班里的训练工作抓得不够,传帮带作用发挥不明显”“班里公差分配不够合理,新兵出的次数有点多”……
临近月底,该中队某党小组全体党员在一面“集体三等功”锦旗前,召开月度总结反思会。会上,每名党员先反思自身一个月以来的不足,之后其他同志逐个对其开展批评,直接指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这种‘清醒会’在每个党小组都会组织,视情邀请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参加,目的就是时刻警醒全体党员在荣誉面前戒骄戒躁。”肖越向记者介绍,以往一些同志获得表彰奖励或者工作上取得进步时,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放松自我要求等情况。为此,中队鼓励大家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在获得荣誉时多思不足、多想差距。
除了党小组每月定期组织的“清醒会”,中队或班排取得荣誉时也会及时组织查找成绩背后的隐患不足,让党员队伍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争取获得更大进步。
去年底,中队因年度工作表现优异,被上级机关评为“四铁”先进单位。中队主官从支队领回奖牌后,不开表扬会,专开“清醒会”,党员骨干带头查摆问题。
“年终考核时4名干部手枪精度射击仅1人优秀,拖了中队后腿”“上半年,中队抽组部分官兵外出执行某任务,部分党员同志没有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党支部也没有及时提醒在外党员,制度落实还有差距”……一句句朴实的批评意见,一条条务实的改进建议,让大家看到了荣誉背后的差距,找准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在中队荣誉室的展陈柜内,摆放着20余本中队党支部、各党小组“清醒会”会议记录。记者随手翻开其中一本,只见里头满满当当记录了历次“清醒会”中队官兵的批评意见。
“要让头脑始终保持清醒,考验担当,更考验能力。”肖越深有感触地说,在荣誉面前敢于自我“找茬”,并不是很容易办到的事,它不仅需要有敢于承认缺点、错误的勇气,更需要有一种冷静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
那年,中队被评为总队标兵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在中队党支部“清醒会”上,大家不谈成绩,而是分析形势、查找问题。支委陈孟华一针见血指出:“功劳不能都算在我们这届班子身上,抓经常打基础的路还长着呢。”
党员团员之间常“拉袖子”
监督融入日常,整改化作经常
“真没想到,入伍第一年就被评为中队‘四有’优秀士兵。”谈及去年底的荣誉时刻,上等兵林浩峰说,最想感激的人是及时对他批评帮助的战友蔺晨阳。
“担任中队通信员后,任务一多就想偷懒,不积极参加体能训练”“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眼高手低,作风浮躁”……去年初一次训练后,某党小组组织党团员批评会,团员蔺晨阳根据平时的观察,对党员林浩峰提出了批评意见。
原来,林浩峰入伍前就入了党,还在地方政府当过公务员。刚入伍时,他觉得自己是新兵,标准不用太高,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负责带他的下士蔺晨阳发现了问题苗头后及时“拉袖子”。林浩峰在红脸出汗中认识到自身错误,当即表示坚决改正。
“批评要有辣味,还要有时效性。”一名支委向记者介绍,他们坚持“问题不过夜、细节不放过、改进不停步”,秉承“问题什么时候冒头,揭短就什么时候进行”的原则,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融入日常训练和工作生活。
新兵训练期间,中队党支部定期组织党团活动,专门安排新兵对党员骨干进行批评。一次,几名新兵指出一名新兵班长带兵比较粗放,缺乏科学组训方法,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战士耐心不够。随后,在场的支委也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在支委的帮带下,这名新兵班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短板,并没有给提意见的新兵“穿小鞋”,反而积极向中队优秀带兵骨干学习。如今,他已成为中队的教学骨干,不仅在上级组织的新大纲集训中被评为优秀个人,还被选为中队党支部委员,带领骨干攻坚新大纲重难点课目组训施训难题。
让监督融入日常、整改化作经常,才能让党员时时受鞭策、永葆先进性。采访中,中队党支部一名成员谈了自己的认识:党员队伍的思想问题一时解决了,并不代表永远解决了,就像打扫卫生,一次打扫干净,并不能永远保持干净,必须经常打扫,不能让一名党员掉队。
如今,在这个中队,除了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开展批评外,党支部还设置了“我给党员提个醒”监督意见卡,引导大家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