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最后的家书
■剑钧
左权烈士陵园内的左权将军塑像。吴为山作
深夜,太行山深处,一豆烛火在炕桌上摇曳,远方零星的枪炮声停下来了,但左权将军仍神情凝重地望着窗外阴沉的夜色。此时,他比谁都清楚,这只是短暂的宁静,一场恶战迫在眉睫了。面对数万日军对我太行山根据地的空前“大扫荡”,我八路军主力已转到外线作战,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党政军机关都处在日军的合围圈里,形势异常危急。
一整天,这位八路军副总参谋长都在辅助彭老总开会研究对策,会议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敌军分路合击时,我党政军首脑机关于第二天,也就是1942年5月23日分头转移,要乘隙钻出合围圈,并伺机在日军撤离时,再集中兵力歼敌一路至几路。待一切部署完毕后,左权将军才松了口气。
一想到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江明就要去延安了,他决定利用深夜仅有的一点时间,给远在延安的爱妻刘志兰写封家书。他也许意识到了,这封信若不写就没机会了。于是,一支钢笔划过粗糙的纸张,发出了沙沙的声响,也留下了他这封最后的烽火家书。
“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须(需)人照顾的。”读到这情深意切的文字,我为这样一位好丈夫好父亲而动容。战争年代,左权将军与家人聚少离多,但那颗挂念妻女的心如此真切让人动情。1940年5月,女儿太北出生,不久就随母亲去了延安。此后的21个月里,在戎马倥偬间,他先后给妻女写了12封家书(其中一封在途中遗失),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将军的铁骨柔情。他牵挂着爱妻的身体,挂念着宝贝女儿的安危。他写这些文字时,从笔尖流出的是最家常的话,却蕴含着最真诚的爱。
在信中,他毫不隐讳战争的残酷与艰苦,一边要指挥打击日本侵略者,一边还要亲手搞生产。“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疆(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读到这儿,我眼前出现了这般场景:硝烟间歇,将军拿起锄头,在田间地头耕种,房前屋后种菜。那双指挥千军万马的手,细致地拨弄着泥土,犹如开辟了另一个丰衣足食的“战场”。
这一切都是为了抗战,这一切也都是为了胜利。我在想,在洋姜嫩芽破土的那一刻,他可否想到太北蹒跚学步的模样?在西红柿成熟的时候,他可否望到了妻女遥远的微笑?
此时,太行山的晚风在吹,战友们熟睡的鼾声,哨兵换岗的脚步声,还有渐渐远逝的枪声都意味着这是大战前难得的安宁。而在此间,他笔尖流出的却是最平常的家常话。他想象中的“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他关心女儿在延安保育院的生活,叮嘱妻子经常去看看她。一张薄薄的纸,填满了厚厚柔情。在跳动的文字里,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化作了一位寻常丈夫和普通父亲。
从这封家书里,我看到了左权将军的家国情怀。在战争间隙,他会回首往事,甚至“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左权太喜欢女儿了,以至仿佛能看到调皮的小太北“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的欢乐场景。这幻象如此真切,竟让太行山的春夜不再寒冷。在烛火跳跃间,他期待着有那么一天,分在三处的三个人,能够痛快地团聚到一块。但他何尝不知晓,这种期待只是一种“奢望”。
这封最后的烽火家书,写在了他牺牲的前三天。信中左权将军也做了最坏的打算。他交代爱妻:“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这是怎样的决绝与温柔?“处理”即为送人寄养。他把对女儿最深的爱压进了最冷静的言辞里。就像他把西红柿种在战火中,把一封封家书写在枪炮声间,把最柔软的情感,蕴藏进最坚硬的生死之战里。他不仅仅是丈夫和父亲,更是太行山的钢筋铁骨,是千万个“太北”的守护者。“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读到这里,我泪目了。
多么深沉的四个“念”字,如泣如诉,穿越岁月时空,至今仍然耀眼。我仿佛见将军写完这句话后,久久凝视烛火,任思念在胸腔里奔涌成河,又以惊人的意志力将其封存于方寸纸笺间。然后以一句“不多谈了,祝你好”收起笔,很有种英雄出征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83年后的一个夜晚,我坐在和平年代的灯光下重读这封信,抬头望,窗外的京城灯火璀璨,岁月静好,没有了家书中的枪炮声,只有晚归的车流声。而那发黄纸页上的字迹依然滚烫,那些洋姜和西红柿依然在文字里生长,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依然在字里行间嬉戏。那天的烛火熄灭了,星光洒在那土炕的小桌上。将军将信纸折好,放入信封。明天,这封信将开启战火中的旅程,要穿过封锁线,要越过战火区,最终送达到一双颤抖的手中。这最后的烽火家书,何止抵万金?家书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丈夫的思念和期待,更是一个民族在最黑暗岁月里,依旧相信光明的不灭信念。
这封家书写后的第三天,八路军总部按计划转移到山西辽县十字岭,转移中被日军飞机发现。左权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的血战中,为掩护战友,不幸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37岁。一颗将星陨落了,山河动容。
左权将军最终也没能见到他的西红柿成熟,也没能再抱一抱可爱的小太北,但他种下的何止是西红柿?他在中华民族最贫瘠的土地上,种下了一个民族的希望。那一刻,我听到了隔空的回响:那不是黎明前的枪炮声,而是一粒种子破土的声音,是希望生长的声音,是一位将军在烽火连天中种下的五月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