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友如何预防投弹骨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所长 常祺责任编辑:乔梦
2016-02-01 09:52

    陈淑文绘

    制图:邓方宇

话题背景

近两年全军训练伤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投弹骨折”呈高发趋势。特别是新训期间,“投弹骨折”发生率明显升高。是什么原因导致新战友投弹骨折?怎样科学训练才能有效预防?一旦骨折,术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本期特邀请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专家为新战友传授科学训练方法和防治措施。

投弹骨折高发的原因

针对近两年新兵投弹骨折高发情况,全军军事训练医学研究所走访调查了多个基层部队,对于发生“投弹骨折”的新战士逐一进行走访,对当时训练计划、受伤情况等数十项有可能影响或导致投弹骨折的因素进行量表式调查和分析,并调出新战士伤后住院病历,了解其自身身体状况(如骨密度、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手术治疗情况。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导致投弹骨折高发的原因如下:

其一,由于近两年新兵入伍调整为秋季,新训考核时间正好赶在冬天最寒冷季节,战士在这种气候下容易出现肢体僵硬、关节不灵活,如果热身不够充分就容易导致损伤发生。

其二,调查显示,投弹骨折多发于新训考核前后。由于片面追求考核成绩,部分干部骨干未按照科学原则施训,存在突击训练、单项训练(投弹训练)时间过长等问题。

其三,训练方法不得当,导致投弹过程中的肌肉发力不平衡,发生骨折。另外,基层医务人员宣教不够,未能在训练伤发生之前有效预防。

其四,受伤者多为身体素质较差人员,入伍前体育训练不多,身体素质不佳造成局部肌肉力量差、耐力差、控制性差,从而容易导致损伤发生。调研发现多名受伤战士均存在骨密度水平偏低问题。

预防投弹骨折的训练方法

目前,导致投弹骨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训练方法不得当。改进训练方法,增加上肢、腰腹部及下肢肌肉力量性训练,不但可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还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投掷性损伤发生。 

一、上下肢爆发力训练

在跳远、投掷项目中,爆发力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应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训练爆发力。

训练上肢爆发力的方法:抓举,(高抓,直腿抓,箭步抓)发展腿部力量,全身用力协调肩部力量;宽拉,宽握距,把杠铃提拉至胸,提拉时胸部要前挺,腿伸直;挺举,杠铃放于胸前,用双臂挺杠铃于头上,注意锁肩。此外,还有卧推、屈臂拉起、仰卧起坐、斜推、站立推、屈腕、卷腕等动作和方法。注意向上时动作速度要快而集中,增加爆发力,放下时速度要慢。

训练下肢爆发力的方法:深蹲、深蹲跳、弓步走、弓步跳、负重提踵(跳)、两腿交换蹬台阶、负重蛙跳、多级跳、踢臀跑、高抬腿跑等。

投弹运动需要受训者具有很强的力量,应在保持速度的情况下,逐渐加大负荷,最后增加到最大负荷。

二、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

投弹运动使用了大量躯干肌肉,如背阔肌、腹直肌、腹斜肌、臀肌等。这些肌肉对投弹运动获得优异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对投弹受训者的躯干核心肌肉进行专门的训练,为其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减少运动性损伤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核心力量在投弹项目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专项运动水平,必须采用针对性力量练习。

徒手练习。把这项练习作为核心力量的基础练习,目的是让受训者体会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掌握如何控制好身体。常采用的练习方法有仰卧挺髋、双手支撑仰卧挺髋伸单腿、腿臂交叉两头起、单臂俯撑控腹、两头起、侧卧起、仰卧踩单车、仰卧起坐、背挺、平板支撑、侧平板支撑等。 

器械练习。这类练习是在徒手的基础上加上负重进行练习,目的是对肌肉群加大负荷练习,发展肌肉的力量。在投弹项目中,起主导作用的肌群排第一位的是肩部肌群,第二是躯干肌群,第三是腿部肌群。只有三部分肌肉群协调做功才能有效提高受训者的成绩。

投弹骨折的治疗及康复

投弹骨折均为肱骨中下段长、短螺旋形不稳定骨折,采用手法复位成功者少,复位过程中易损伤或加重损伤桡神经和正中神经,并且石膏固定时间较长,也影响关节功能。因此,我们主张治疗投弹骨折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它具有外固定时间短、功能恢复快、骨折固定稳固等优势。

所有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需积极进行系统康复治疗,一般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治疗计划。术后康复治疗主要包括3个阶段:被动功能锻炼阶段、主动功能锻炼阶段及加强功能锻炼阶段。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1周内始)。此阶段主要在住院期间由骨科及康复科两个科室配合完成。患者术后1周内进行功能训练,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限。在康复科医生的帮助下进行被动训练,主要锻炼上肢的外旋功能。2周后复查X线片,明确骨折内固定稳定情况后,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前屈锻炼,同时加强外旋功能锻炼。此阶段治疗需每天2-3次,每次25分钟,持续4-5周。为达到锻炼效果,可适当使用止痛药。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4-5周始)。一般在出现骨折愈合迹象后增加主动功能锻炼。患者通常在第一阶段结束后通过主动功能锻炼加大在第一阶段的锻炼强度,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锻炼方案。首先通过主动前屈肩关节,增加上肢肌力,包括增加三角肌及肩袖的肌力锻炼。患者可仰卧或坐卧,然后在床上做双手抱头的动作,以加强上肢外展、外旋锻炼。每天锻炼2-3次,每次20-30分钟,持续7-8周。

加强功能锻炼(术后11-12周始)。患者每周进行一次加强功能锻炼,抗阻力前屈外展锻炼、抗阻力内旋和外旋锻炼、屈肘运动,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注意复查X线片,在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及时了解骨折的恢复情况。此阶段训练需持续6个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