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军人荣誉 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董 强责任编辑:杨红
2016-03-15 03:20

提及军人荣誉,不期然地跨越时空,联想到相距80 年的两件事。

战争年代那件往事,发生在1935年5月28日夜至29日晨,红军长征中22勇士飞夺泸定桥。危急关头,22勇士一个昼夜急行军120公里飞夺泸定桥,确保了中央红军主力跨越天险。时任团政委的杨成武多年后曾回忆,22勇士所获奖励是一套列宁装、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这在当时条件下,可谓最高奖赏。

新近发生的这件事,在2015年 3月24日上午。南海舰队某部雷弹班班长李涛的妻子李芸泽临时来队,恰巧丈夫有任务没能接站,她却享受了一把军车接站的待遇,这让李芸泽满心幸福,同时感到了军属特有的自豪。当时,《关于规范完善军队人员有关福利待遇的若干规定》刚刚下发,其中一条明确规定:对临时来队探亲官兵家属接送站、看病就医,允许部队单位安排车辆予以保障。

军人荣誉内涵丰富,涉及待遇可又不仅仅是待遇,针对军人却又不单单是军人。从当年直接奖励军人的“列宁装”,到如今惠及军属的“军车接送”,不难领悟军人荣誉的时代变迁。

军人荣誉侧重于精神奖励固然没有错,同时又不应该忽略物质因素。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还颇有预见性地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今天我们谈军人荣誉,当然要理直气壮地从战斗精神培育、军人血性塑造的层面大讲特讲,而物质利益、福利待遇同样不可偏废、不必讳言。让军人军属分享现代文明成果也是一种军人荣誉,当属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的题中应有之义。

军人荣誉当然要向战时倾斜,平时同样不该被忽略。中国军队30多年不打仗,军人靠什么展示业绩?前些年,从事文艺、体育工作成绩突出者,立功受奖的机会似乎较多,军内外对此非议颇多。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乔良认为,应当借鉴外军经验,设立“优异服役奖章”,只要军人在一定年限中服役很优秀,日常训练的指标都能达到,即便没有重大功劳,也可获得这种奖章。

军人荣誉主要靠军队给予,社会同样应该给予并予以尊重。最近一段时间,一个话题在网上很火爆:“军人优先,凭什么?!”有个回答很精彩:灭火救人,他们优先!沉船抢救,他们优先!抗洪抢险,他们优先!抗震救灾,他们优先!保家卫国,他们优先!军人,一直都在优先!!就凭这些,服务窗口设个“军人优先”还不应该吗?

军人荣誉当然是给军人的,但默默奉献的军属同样不该被忽略。河北涿州“寻找最美军属”、打造“军旅荣光工程”为什么赢得强烈反响?就因为某种程度上它戳中了这个社会的“痛点”,给军人军属以温暖,给世人以警醒。

荣誉有形,譬如勋章和军功章,在军人心中重千钧。荣誉无形,那是人民群众的口碑。果戈理说过:“荣誉这东西,不会给一个偷盗它、但配不上它的人带来愉快;它只有在一个配得上它的人心里才会引起不断的颤动。”崇尚荣誉,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内容。重视和敬重军人荣誉,不只精神还有物质,不只战时还有平时,不只军队还有社会,不只个人还有家庭——这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