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政策法规 >>正文

医改的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黄琳颖 解放军报记者 陈小菁责任编辑:李国华2011-12-13 02:01

医改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发展愿景是怎样的?我国启动新一轮医改两年来取得哪些重要进展?近期五项重点改革中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记者近日对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

“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记者:医改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孙志刚: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深化医改的核心理念,也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是实现医改核心理念的重大举措。只有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才能使药品回归到治病的功能,而不是赚钱的工具,才能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为此,国家提出了近期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医改的方向和路径。

记者:近期五项重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志刚: 我们实施了五项重点改革,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更好地为群众看好病、服好务。

“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了12.8亿人”

记者:从新一轮医改启动的两年多来看,各地医改的成效如何?

孙志刚:医改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推动五项重点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是两年来医改最大的亮点。这项改革既破除了几十年来的“以药补医”机制,也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增添了新的活力——

老百姓得到较大实惠,看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了12.8亿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2009年的80元提高到今年的20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54%、48%提高到70%左右,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队伍不断壮大,国家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和基层部队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1万多名,招聘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2万多人,地方安排3万多名基层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5元,截至9月底,5900余万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得到了规范化慢病管理,220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了管理服务,8175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获得了免费健康体检,4.33亿城乡居民建立了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两年多来,中央投资471.5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400多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万多所村卫生室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月工资平均增加了600元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由重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得到了贯彻落实;药品流通领域改革开始启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整合;为公立医院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家培养了一批熟悉医改、有志于推进医改的干部队伍;增强了全国人民对改革成功的信心。

“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化医改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记者:从完成近期改革重点任务,并为今后改革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的角度看,当前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该如何持续推进?

孙志刚:医改是世界性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探索。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全球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地方病、职业病、老年人健康等问题更加突出。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城乡居民健康需求旺盛,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还要看到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卫生长期积淀的深层次矛盾也开始集中显现。因此,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化医改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正确的方向。

记者:“十二五”期间,将考虑在哪些领域深入推进医改?未来改革将实现怎样的美好愿景?

孙志刚:“十二五”时期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要不断加大力度,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采访札记

■陈小菁

刚拿到“热乎乎”的医改专版策划方案时,记者很兴奋,因为医改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改革,涉及内容繁杂,触及利益面广,同时也是一项“暖心”工程。医改持续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力,减轻百姓看病吃药负担,把健康的阳光洒向人间,也给我们军队的每个家庭带来了福祉。搞这样有意义的报道,既有兴趣,也有信心。

记得两位老人欣慰的笑容:一位是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上新庄镇78岁的李三花。去她的家要爬上一座小山,穿过锈迹斑斑的铁门。两年前,因患脑溢血她差点瘫痪在床,是乡村医生王满强的巡诊救了她的命。

另一位是安徽省六安市友谊路18号社区居民张海严。年过6旬的他,耳聋已近20年,又查出糖尿病,每个月都要往医院跑两三次。“虽然经常看病,但花的钱不是太多,大部分医保报销了。”说完他笑了,皱纹爬满脸,牙齿稀落,却很动人。

他们是医改路上两个小小却无比生动的注脚,折射出医改关注民生的要义。

近两年来,医改的初步成效让不少人感同身受。然而值得关注的是,现阶段医改确实面临诸多难题,要改革体制,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要改善医生待遇,要让医院良性运转等,因此还需要政府做好科学设计,并调整公共财政的支出方向。加大民生投入,只有让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才能激发每个公民更大的创造力,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盼望更多的地方,积极实践,不断探索,为推进医改扫清障碍,让百姓病有所医,没有后顾之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