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村医有保障吗?——
让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到实处
定远县藕塘镇冉周村的司胜国是一名村医。从事这份工作,从1986年他退伍返回家乡后就开始了,至今已有20多年。
医改也让司胜国这个老村医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我现在除了给大家看病,很重要的一份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新生儿一出生就开始建健康档案,出生24小时内要打卡介苗和第一针乙肝疫苗,一个月打第二针乙肝疫苗,2个月打脊灰疫苗,3个月打第一针百白破……”司胜国如数家珍。
医疗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医改启动两年多来,我国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有48.7%的城镇居民和38.1%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同时,我国还针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截至2010年12月底,已经给6000余万15岁以下的儿童免费注射乙肝疫苗,这个项目将使我国尽早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定位,就是“预防为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这让司胜国这样的村医——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广者,担负了更多的职责。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等工作,已经成为专职村医们的主要日常工作。由于以前收入少,不少乡村医生都是兼职的。如今,面临新的形势,他们要学的东西还真不少。
在安徽省卫生厅医政处处长阮浩看来,从“兼职”到“专职”,对不少已经习惯了以往工作形态的村医,恐怕还需要一个重新适应的过程。“很多年纪大的村医转变起来,压力可能都会大一些。”他说。
为提高村医的积极性,安徽让司胜国这样的村医全都吃上了“皇粮”。每个月固定发给村医4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贴,如果开展了医疗诊治工作并实行药品零差价率销售,还按照服务一个人一年4块钱的标准进行补贴。
这对于以前收入基本没有保障的村医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年过半百的司胜国也透露,由于现实工作中,政府补贴需要村医们不折不扣地落实公共卫生服务,并经上级绩效考核后才能拿到手。“现在农民都长年在外打工,其实村医能够拿到手的补助费用也很有限。”他说。
据国家卫生部负责人介绍,为保障村医合理待遇不降低,我国已从补偿、准入、退出、养老四个方面明确了政策,进一步加大了补偿力度。“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村医队伍的完善和壮大,亿万农民将享受到更安全有效、更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说。
资料链接 全科医生
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我国计划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逐步形成一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需要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同专科医生相比,全科医生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及转诊、疾病预防及控制等负有重要职能,居民80%的健康问题在社区就可得到有效处理,全科医生也因此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