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政策法规 >>正文

京版医改啃下硬骨头:以药养医管办分离渐取消

来源:北京日报责任编辑:高晓莲2012-10-18 11:22

效果初显

医药分开试点初步成功

不久前,市民黄女士因为感冒、咳嗽到友谊医院就诊,挂到了呼吸内科25号。

接诊的刘大夫认真地给黄女士问诊、听诊,最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他给黄女士开了一盒痰咳净、一盒感冒清热颗粒,药费一共是22.24元。“就这么点药么?要不您再给我开点板蓝根?或者开点治咳嗽的糖浆。”黄女士说。“您现在不用喝糖浆,颗粒类的药物也只吃一种就可以,已经给您开了3天的药量,够了。”刘大夫解释说。

“真没想到只花了20多元,以前到医院看感冒,怎么也得花个两三百元。”黄女士说。

友谊医院试点实行医药分开后,医院要求医生控制患者的次均费用,这不仅给患者省了钱,还减少了药品的浪费。

两个月后的9月1日,朝阳医院成为第二家医药分开试点医院。两家医院试点后的统计数据都呈现了三升三降,医药分开试点初战告捷。

所谓三降,患者门诊次均费用、次均药费、次均医保自付费用三下降。

友谊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上半年的449.97元下降到380.18元,下降了69.79元;医保患者次均药费从344.42元下降到242元,减少了102.42元;医保患者次均自付费用从175.78元下降到105.53元,减少了70.25元。

朝阳医院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从医改前的367.8元下降到348.7元,下降了19.1元;医保患者次均药费从256元下降到194.1元,减少了61.9元;医保患者次均自付费用从118.8元下降到108.1元,减少了10.7元。

而三升,指的则是百姓满意度、服务质量、医院收益三提升。

由于医事服务费合理拉开了普通医生与专家的服务价格,形成价格梯度,友谊医院专家号下降13%,朝阳医院专家号下降14%,专家问诊时间增加,满足了疑难病患者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市医管局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医生服务的总体满意率为90.2%,88.4%的患者认为专家门诊的交流和解释时间比以前增加了,认为解释不充分的仅占9.2%。而从医院收益看,药费虽然少了,但减少的部分与医事服务费收入基本持平,医院实际收益还略有增加。

上午10点,朝阳医院门诊楼10层的一间办公室里,7名临床一线医师和临床药师组成的医院合理用药工作小组正初筛前一天随机抽取的处方,审核内容包括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禁忌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最终,2000张处方中有7张被认为是疑似“大处方”。专家组对这7张处方进行了逐一点评,最终有5张被确定为不合理用药。9月1日开始,朝阳医院每天都对20%的门诊处方进行抽查。发现不合理处方就要处罚,如果同一医生连续发生5次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离岗培训。

“在全国17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中,北京是动了真格的。”多年一直持续关注医改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玲对北京公立医院医改,尤其是医药分开评价颇高。

她谈到,北京的公立医院改革是从体制、机制开始改,以药补医是目前医院存在的最大问题,北京市委市政府有这种魄力,触动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她认为,北京公立医院改革方案的整体设计比较好,通过医、药、医保之间的联动,在取消以药补医、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做到了医院收益不下降,医生收入有所增加。而医保一方面报销医事服务费,支出增加,而另一方面由于大处方的减少,实际医保支出并没有增加。所以这个方案设计非常科学。

与任何改革一样,北京医改前路上的矛盾和困局依然重重。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反驳一些媒体“医改已经进入中期”的说法时所说的:“我不认同中国医改进入中期,我认为仅仅是良好的开始,到中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医改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去突破难点,破冰前行。“下一步,北京要在21家市属三级医院继续推广医药分开试点,要调整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康复、护理相衔接的医疗服务链,要继续推进大医院带社区,让市民更信任社区,还要鼓励社会办医,吸引国际顶级医疗资源到北京。”一位负责同志展望。

漫漫医改路,北京刚刚迈出第一步。我们期待它破茧成蝶。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