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306医院PICC的发展之路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孙晓风责任编辑:胡骏
2015-08-14 15:19

作者:孙晓风,解放军第306医院血管外科护士长,重症监护专业。从事血管外科专科护理和外科重症患者护理20年。我国最早从事PICC置管技术具有丰富的经验、PICC置入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编者按:笔者将她在解放军306医院近20年开展的,从静脉切开(VeinIncision)到静脉套管针(TrocarVenipunctureCannula),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到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一代又一代的静脉血管通路装置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患者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也是展示PICC这一救命通道穿刺术发展艰难之路展示给大家。更反应了军队医务工作者不懈努力,奋发进取服务人民的精神。

没有血管通路,患者就不能进行他们所需要的输液治疗。输液,看似一个非常平凡简单的护理操作,但对于血管条件很差的病人来说,护士经常会为寻找一条能够顺利进行输液的静脉而左右为难,病人经常会为反复接受静脉穿刺而历经痛苦。即使在建立普通静脉输液通道后,护士和病人还要一起面对输液通道的不畅、阻塞、外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以及保留时间短而必须多次经受静脉穿刺治疗的痛苦。

为了解决输液血管通路的问题,全世界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和护理专家们不断地钻研开发,从静脉切开(VeinIncision)到静脉套管针(TrocarVenipunctureCannula),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到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s),一代又一代的静脉血管通路装置被成功开发并应用于临床,造福于广大患者。如今,PICC毫无争议地成为了当代护理输液治疗领域内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进展。

在孙晓风刚刚成为护士的时候,经常会从欧美电影中看到病人手臂带着输液管到处自由活动,输液时没有药物刺激的疼痛,带管时间长达数月甚至一年,没有了普通输液的并发症。那时候作为年轻护士的她,天天要对重症监护病房里血管条件特别差的病人进行输液治疗,心中十分羡慕:什么时候她们也能用上这样的装置呢?

十多年前,孙晓风终于第一次接触到PICC,心中十分兴奋。可是她们没有任何资料、没有任何培训,面对的仅仅是使用说明书。张丽芬总护士长带着孙晓风,一起查阅资料、钻研操作。她们了解到:1929年德国外科医师Forssmann从自己前臂肘窝置入了4Fr的导尿管至上腔静脉,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使用PICC的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PICC技术在化学治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到逐渐应用。1997年PICC被首次引进中国,近十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临床使用。PICC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了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由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体内端位于上腔静脉内。PICC技术具有并发症少、留置和使用时间长、节省医疗费用、感染风险减少、操作简便、病人舒适等优点优势,是需要进行长期输液治疗患者首选的输液通路建立途径。她们暗暗地下定决心:一定要熟练掌握这项护理新技术。

孙晓风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她们的第一位PICC患者,一位65岁肺癌病人,已经经历了数次化疗、因为血管条件差无法继续按计划进行化疗,最终找到孙晓风她们进行PICC置管。在首次实施这项技术操作之前,她们进行了从病人到物品、从心理到技术的周密准备。充分准备的结果就是操作的顺利成功。记得置管完成后,患者紧紧地拉住孙晓风的手:“我又可以化疗了,我还可以生存下去……谢谢你们!”同样的话语重复了很多遍。作为操作者的她心中也是感慨万分:感谢病人给了她莫大的信任!感谢医院让使她拥有了巨大的成就感!

十多年来,孙晓风成功完成了四千多例的PICC置管操作,患者涵盖全院所有科室的各种不同病种,其中有些患者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经百战的高龄首长、德高望重的第306医院老主任、外院手术的幼儿骨癌患者、病重无法进行输液而深夜急诊进行PICC置管的兄弟科室患者、手中刚刚端起饭碗却需要立即放下前去帮助同行姐妹们碰到的置管困难的患者……无论多么艰难和辛苦,孙晓风都自豪她能在需要的时候顶上去顺利完成PICC血管通路的建立。

随着PICC的日益增多,孙晓风见到的PICC并发症也逐渐增多,来自第306医院各科护理会诊、请求帮助的也随之增多,PICC导管的异位与堵管、置管部位的静脉炎、穿刺点的感染、合并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的血栓……有些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有些不能单单靠护理解决,而需要专业化的血管医学干预。困难的时候,有血管外科医疗团队作为强大的后盾,PICC工作更是如虎添翼,毫无后顾之忧。

PICC经验的不断积累,激励着她们不断改进她们的技术、挑战新的困难病例。孙晓风她们采用了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方法,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改进了穿刺部位远离了肘关节,方便了患者的活动并减少了并发症;她们和麻醉医生合作对极度困难病例施行经颈静脉PICC置管;她们规范设计和改进了我第306医院的PICC穿刺包,建立了最大化无菌屏障,得到了其他医院护理专家们的认可;她们采用了单腔、双腔PICC导管,以适应不同患者的个体化需要;取得了PICC操作资质准入证书;给院外PICC培训班的同行进行授课;接受外院无法完成的PICC置管护理会诊......

PICC的逐渐普及使得孙晓风她们更加重视PICC的维护。为此,她们设立了PICC患者宣教展板,建立了血管外科的PICC专业门诊,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PICC护理服务:包括零角度无张力无痛化贴膜更换、规范正确的皮肤和导管消毒、专业规范的冲管封管、导管性能评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等。第306医院的血管外科PICC门诊是北京地区为数不多的PICC专业化门诊,许多患者慕名而来。通过专业化的PICC维护,患者的PICC导管可以保持更好的性能,保留更长的时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