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医院:巧记“头痛日记”发现颅内血管瘤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顾建文责任编辑:胡骏
2016-03-21 08:26

作者简介:顾建文,著名脑外科专家,博士导师,解放军第306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全军神经外科副主委,中华医学会理事

57岁的女性患者近几年反反复复的头痛让她很痛苦。虽然疼痛不是很严重,但反反复复的发作影响了她的生活。偶尔到医院就诊,面对医生的询问,又难以描述头痛的详细情况。所以一直找不到头痛的真凶。好在患者有记日记的好习惯。经过医生仔细分析头痛日记,寻找头痛发生发展的规律,发现头痛反复发作并不断加重,起始时间多在清晨脑压较高的时候、持续闷痛、从前额播散到头部,蹲下和紧张时会明显加重,并且性格有轻微的抑郁。判断患者颅内可能有问题。脑核磁检查发现颅内血管瘤,尤其是长在大脑的胼胝体上的,已有鹌鹑蛋大小。分析头痛日记终于让疼痛的真凶浮出水面。

原来患者得的是一种海绵状血管瘤病,瘤体是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这些畸形血管紧密相贴,血管间没有或极少有脑实质组织。它的实质是畸形血管团,病灶外观为紫红色,表面呈桑球状,剖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虽然它不是真正的肿瘤,但会反反复复出血,不断增大。正因为反复出血,才出现头痛反复发作并不断加重,又因为具有压迫和占位效应,而人在一夜躺平睡觉和下蹲时,脑内血液灌注压力增高时会加重头痛,患者头痛才会起始时间多在清晨脑压较高的时候和蹲下、紧张时会明显加重并持续闷痛,又因为肿瘤长在大脑前部的胼胝体上,而胼胝体又与精神活动有关,程女士的头痛才会从前额播散到头部,并且性格有轻微的改变。

揭开了这疼痛的真凶,需要开颅手术将肿瘤切除,才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显微镜下,轻柔分开左右大脑半球中间,用如头发丝细的纤维刀剪仔细分离,肿瘤粘连微小血管和神经,用极快的速度、完整切除血管瘤,顺利从胼周动脉血管旁将肿瘤完整取出,对周围重要的血管和神经没有丝毫的损伤,完成了手术。2天过去了,术后患者各种神经功能“毫发未损”,拟下床活动了。

建议慢性头痛,一定要坚持写头痛日记。因为头痛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造成头痛的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因为颅内病变,也可能是功能性或精神性疾病所引起的,据统计全世界仅有1%的人能够终生幸免。对于一些周期性发作或慢性复发性的头痛,往往缺乏确切的实验室及特异性检查指标作为客观依据,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陈述,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如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发展情况、性质、部位、发作频率、影响因素、诱因、伴随症状、家族史等,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可是患者依靠回忆所叙述的情况往往很模糊,医生要想准确地获得这些信息并不容易,进而可能影响到对病情的诊断。因此,如果慢性头痛患者平时能每天对自己的头痛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就诊时将这些情况向医生陈述,对头痛的诊治会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头痛日记应记录哪些方面呢?

头痛日记可使患者对自己头痛发作的情况及治疗效果心中有数,更能够主动地配合治疗,消除头痛的诱因,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降低头痛的发作频率和发作强度。因此,记录头痛日记对医生和患者双方都是大有益处的。可以按如下的方法操作。

1、推荐采用坐标轴的方式记录每天的头痛程度、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将疼痛程度作为纵轴,分为10级,0代表“不痛”,10代表迄今为止所能体验或感受到的“最痛”。将24小时作为横轴,表示疼痛发作时的时刻及疼痛持续的时间。这种方式能够将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疼痛转化为数字的形式,既直观,又准确,而且有利于前后比较,非常实用。

2、记录头痛发作时的部位:如单侧(标明左右)或双侧?前额部、头顶部、头侧部、后枕部或颈项部?局限性或全头痛?

3、记录头痛发作时的性质:如胀痛、跳痛、搏动性疼痛、重压感、紧箍感、钳夹样痛、电击样、刺痛样或火灼样痛?

4、记录头痛发作前的先兆症状:如畏光、视幻觉、眼前闪光、冒金星、水波纹、城垛形、视野缺损、视野中出现暗点、视物变形、物体颜色改变、畏声、嗅觉过敏、抑郁、欣快、不安、倦睡等。

5、记录头痛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眩晕、畏光、畏声、精神症状、血压增高、是否需要卧床休息等。

6、记录头痛发作时的用药情况:如自服止痛药的药名、剂量等。

7、记录可能的诱发因素:如天气变化、温度、湿度的改变、某些特定的食物、精神情绪的改变等。

医生建议如果您是一位慢性头痛患者,建议您随身携带一个小笔记本,从以上提到的几方面,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坚持记录头痛日记。当您去医院就诊时,将您的头痛日记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将极大地帮助医生了解您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贻误病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