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不适?警惕七大结缔组织病

来源:解放军第107医院责任编辑:马依
2016-03-22 09:49

结缔组织病是指以结缔组织黏液水肿、纤维蛋白变性及坏死性血管炎为基本病变的一组疾病。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白塞氏病等。其常常表现为全身结缔组织受累,其中消化系统症状首发较为常见。

虽然有些结缔组织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在消化科的临床工作中,需警惕“原因不明”的胃肠不适症状及特殊性内镜表现,谨防漏诊、误诊的发生。

NO.1 类风湿关节炎(RA)

目前认为是与遗传、性激素、感染等因素相关的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诊断策略依赖临床表现(美国风湿病学学会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自身抗体(ESR、CRP、ANAs等)及影像学(关节X线片)改变。

图为类风湿关节炎X线表现及发生机制

消化系统改变:颞颌关节炎(咀嚼障碍、疼痛、肿胀)、食管运动障碍(中下段蠕动减弱、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胸骨后灼痛、吞咽困难)、缺血性胆囊炎(血管炎相关)、缺血性阑尾炎(血管炎相关)、肠道溃疡、全结肠炎、肠梗塞及药物相关性胃肠不适(抗类风湿药物,如NSAID等)。

另有肝损伤(鸟氨酸甲酰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胰腺外分泌功能障碍(亚临床型,血浆胰酶水平可正常)等。

NO.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前认为其发生系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进而自身抗体造成多系统、器官、组织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赖多系统受累表现(美国风湿学会推荐的SLE分类标准)及自身免疫水平异常(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证据。

图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致急性化脓性胰腺炎伴出血脓肿形成

消化系统改变:胃灼热、吞咽困难(目前认为可能与食管肌层、纵隔结缔组织受累相关)常见(50%以上),恶心、食欲下降、呕吐(50%),腹痛(20%),腹泻(5%—25%),腹膜炎、肠系膜血管炎、胰腺炎相对少见。

另有肝损伤(50%转氨酶升高、30%肝大、肝脂肪变较常见),有20%的患者可表现为脾大。

NO.3 干燥综合征(SS)

是以累及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诊断主要依赖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标准,并必须除外头颈部放疗、丙肝感染、AIDS、淋巴瘤、结节病、GVH病及抗乙酰胆碱药物的应用等因素。

图为干燥综合征小唾液腺淋巴浸润的内镜下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图像

消化系统改变:口干、吞噬困难(75%)、食管运动异常(36%)、萎缩性胃炎(钡餐或可有胃癌征象)、肝大(8%—23%,可有肝酶异常、肝脏淋巴细胞浸润),胰腺分泌功能下降(可有血浆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升高)。

NO.4 硬皮病(scleroderma)

其临床特征为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或纤维化,并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器官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诊断依赖美国ARA分类标准(主要标准+次要标准),辅助检查方面抗核抗体、抗Scl-70抗体、抗着丝点抗体、肌电图、食管钡餐、肌肉活检等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图为硬皮病的大体观及钡餐下可见特征性小肠膨胀

消化系统改变:食管功能障碍(90%存在,需水送服、吞咽固体食物)、食管粘膜变薄、溃疡、纤维化(可有Barrett化生)、食量下降、进食后胸骨后灼痛并饱胀反胃、吞咽困难,消化道出血,小肠区域胀痛、痉挛痛及周期性腹泻,吸收不良、严重消瘦等消化系统症状。

常见小肠运动减弱(早期神经源性,晚期肌源性损害并纤维化)、菌群紊乱、脂肪吸收障碍。肠扩张、迟缓、假性肠梗阻,积气性肠炎(偶破溃可造成气腹);腹泻便秘交替(平滑肌功能障碍致结肠蠕动减弱、直肠肛门运动障碍)。有60%左右的患者出现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胰腺坏死少见。

NO.5 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

是一组横纹肌非化脓性炎性肌病,常出现颈肌、咽肌等炎症、变性改变,对称性肌无力、肌萎缩,可累及多系统,易伴发肿瘤。无皮损的为PM,伴皮损的为DM;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肿瘤相关。其诊断依赖临床表现(肌无力、肌萎缩等)、血清横纹肌酶水平(肌酸激酶、醛缩酶、CK等)、肌电图、肌肉活检;伴有特征性手伸侧及眶周紫红色皮疹时可诊断皮肌炎。

图为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消化系统改变:上段食管运动紊乱(胸骨后烧灼感)、吞咽困难、气管分泌物排出困难,胃排空障碍、小肠运动不协调、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慢性气腹、肠道积气、假憩室。食管穿孔、十二指肠憩室少见。

NO.6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为具有SLE、SSc、PM/DM、RA等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血清中有高滴度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U1RNP(nRNP)抗体。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属于一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其诊断尚无确切标准,目前以临床表现结合抗体检测推断。

图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消化系统改变:吞咽困难、胃灼热感、食管远端蠕动减弱(80%)、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消化不良、胃排空障碍(6%)、胃内粪石(2%)、假性肠梗阻、肠道血管炎。

NO.7 其他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性脉管炎、过敏性紫癜、Ehlers-Danlos综合征等均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且相关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述;希望本篇能抛砖引玉,为消化内科首诊的全身系统性疾病的认识提供些许帮助,并期待有识之士在未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中能有所深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