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遭受过疼痛的折磨!通常,我们会被诊为骨质增生、关节退变、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肌腱炎等,经过手术、吃药、按摩、针灸、休息,有时疼痛缓解了,很多情况下,疼痛还会回来,反反复复,最后只能说“老了,都那样”。
真的是这样么?这些改变一定是引起疼痛的原因么?为什么椎间盘摘除后疼痛还会在?为什么都退变了,有人疼痛,却有人不疼?
先讲一个小故事,在南美执行援助任务的翻译小陈牙痛一天,不能吃喝,按常规手段,该处理牙了,用消炎药然后拔牙!但是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成玉斌副主任医师在他的咬肌上找到一个触发点,按摩了约1分钟左右,疼痛神奇的消失了!
有研究发现大部分疼痛与肌筋膜有关,肌筋膜损伤后形成触发点,导致疼痛,称之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特拉维尔和西蒙医生发现,在疼痛门诊看病的疼痛病人中,“触发点”是引起93%病人疼痛的要素,是85%病人疼痛的唯一原因。
我们身体大部分由肌肉组成,占人体总重量的60%以上,它负责人体的所有运动,我们随时在使用它们,用种种不良习惯伤害着它们。当肌筋膜损伤后,肌肉保护性挛缩,导致缺血缺氧,形成触发点,引发疼痛。我们摸到肌肉发硬,呈条索状,里面摸到硬结,非常疼痛,并且引起其他部位的疼痛,那就是触发点。
显性的触发点产生剧烈的疼痛,而且往往是其他部位的疼痛,显性触发点会逐渐钝化,变成隐性触发点,疼痛就这样缓解了。隐性触发点平时感觉不到疼痛,但导致肌肉僵硬、紧张,对骨骼产生持续的张力,导致关节功能紊乱、位置的变化、骨质增生,也许还有椎间盘变性。在突然一个闪挫,稍长一点时间的不正确姿势等,隐性触发点迅速激活,疼痛又回来了。
触发点的特点是将疼痛发散到其他部位,疼痛的部位不一定就是原发部位,而我们常常在局部治疗,这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么!试试找找触发点吧!
专家介绍

成玉斌 中医血液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委员会委员、全军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擅长辨证论治肾虚病证,妇科之月经不调、痛经;血液病之再生障碍性贫血、紫癜、白血病;中医软伤之颈肩腰腿痛。曾带队赴南美医疗援助,获“武装力量之星”荣誉勋章。参研多项国家、军队课题,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5部,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