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解:中药煎服有讲究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王亚杰 张波责任编辑:马依
2016-06-18 10:14

作者简介:王亚杰、张波,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医科。

中药的合理煎药和服用方法,是决定临床疗效的最后及关键环节,也是最易忽视的环节。在煎煮药物时,煎药用具、煎药水量、煎药火候及服药方法都值得引起重视。

煎药用具

应具有导热均匀、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等优点。自古以来,煎煮中药最好的工具是砂锅、陶器、瓦罐。

煎药用水

煎煮中药所选容器应大小适宜,过大则水量过多,影响药物浓度,过小则易使沸腾药物溢出。煎药所用水以洁净为原则,一般家庭以自来水和纯净水为首选,有条件者也可选用井水、泉水等。浸泡药物不仅能缩短煎煮时间,还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溶解,浸泡时所用水量一般目测超过药面2—3cm为原则,浸泡时间以30—50分钟为宜。值得一提的是,为保证最终煎药量及防止药物有效成分挥发,煎药时最好加盖。

煎药火候

煎药时的火候分为“文火”和“武火”,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武火指火势急、火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但是,解表药、清热药、芳香化湿药为主的方剂因药物有效成分易挥发,因此只宜用武火急煎,不宜文火久煎,厚味滋补类方药宜文火久煎,从而使药味醇厚。此外,附子、狼毒、乌头等有毒药宜慢火久煎1—2小时,以减少毒性。

煎药方法

为更好发挥中药的药效,一般煎煮两次,均按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第二次煎药时仍加入第一次的水量,无需浸泡,直接加热。传统意义上认为,第一次偏重煎出药物之气,第二次偏重煎出药物之味,气味相合,应和中医学四气五味理论。将两次所得中药汁用纱布过滤并混合,取汁总量约200—300毫升。

服药时间

通过告知病人选择最佳服药时间,从而使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好,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一般药物宜在饭前1个小时服用;驱虫药在晨起空腹时服;安神药在睡前服;截疟药宜在发病前2个小时服;滋补药宜空腹服。

服药次数

一般是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或分早中晚3次服用。外感患者可频服以更快祛除表邪,防止病邪内传;病性危重的,可1次都服;呕吐患者可取少量频服。

服药方法

一般汤剂多用温服。解表药宜热服,并用温覆或喝热粥以助汗出。热证服寒药,宜凉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在病重邪甚,拒药不纳,出现呕吐时,可采用热药凉服或寒药热服。一般服药呕吐的患者,宜加入少许姜汁,或嚼少许陈皮、或用鲜生姜擦舌,然后再服汤药,或用凉服、少量频服的方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