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芳龄十七八的女兵,大大方方地宣传计划生育,旅客好腼腆
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是年轻人喜结良缘的高峰。去年腊月,“爱民模范女兵班”的战士们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抬着5块计划生育宣传图板上车了。连谈恋爱是啥滋味都不知道的毛丫头,去向旅客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咋开得了口?女兵们用智慧为自己解难。她们别出心裁地拟写了一条“为了列车不再拥挤,请你注意计划生育”的醒目标语,挂在宣传图板前。
列车“咣当咣当”地驶出近百里地,宣传图板前依然冷冷清清。
带队的杨临高政委急了:“搞宣传又不是演哑剧,默不作声咋行?”
女兵们脸红了,个个羞低着头。“哎呀,这计划生育是国策,宣传国策有啥难为情的?快分头行动,班长、党员带头!”杨政委又鼓动着。
一听是宣传“国策”,女兵们的勇气上来了,她们扯着标语,挨个车厢宣讲。
春节前后,女兵们先后5次登车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展览。后来那几次,不但宣讲的嗓门亮了,还主动协助军医们发送避孕药具,弄得旅客反倒腼腆起来。
借助列车这个流动载体,生动活泼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宣传延安精神,是军人在车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
她们和西延车队制作了延安精神专题广播,排练了“延安之春”文艺节目,以朗诵、快书、演唱、故事、演讲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南来北往的旅客送去一份份精神快餐。
这是一个逢5的日子(34医院、323医院的军人每月逢5分别从延安和西安上车开展活动,从坡底和秦家川站返回)。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警卫员郭有祥被官兵们请上了双拥列车。老延安人讲延安精神,使人信服,郭老的宣讲更是独具魅力。毛主席杨家岭种菜,朱老总延河饮马,周总理带头纺线,还有那大生产、保卫战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里三层、外三层的旅客听得入迷。一位广州旅客说:“还未到延安,就熏延安风,到了延安一定要仔仔细细把名胜古迹看个够。”
又是一个逢5的日子。一批回延安寻根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在双拥列车上与323和34医院服务小分队先后相遇。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咱陕北有个好延安”,323医院李萍助理员的一曲《想延安》,唱得他们激动不已,掌声四起。
“唱功不错,做功怎么样?”一位老八路在暗暗审视。
“啪!”巡诊的军医刚刚走过,34医院女兵班副班长刘丽在为一女旅客倒开水时,杯子炸裂。红着脸的刘丽忙说:“对不起!”旋即从乘务室拿来自己的新杯子,灌好开水,给那位旅客送了过去。老八路微微点头。
女兵班老班长白云拿着扫把走过来了。前脚刚扫过,一位打扮时髦的女郎后脚又扔下一把瓜子壳。白云扫了,她又扔,边扔还边说着风凉话:“我倒要看看有没有假冒雷锋!”白云始终微笑着,女郎扔一次,她扫一次,再扔,再扫。如此反复了七八个回合。那位女郎终于脸红了。她向白云道了歉,并主动抢过扫把,将车厢从头至尾扫了一遍。
车厢的乘客感动了,老八路更是满脸放出红光:“延安精神有了传人,我放心了。”
我国职别最高的“乘务员”。世界上最小的旅客
古都西安。开往延安的列车刚启动不久,许多旅客的目光就被一位老军人吸引住了。
只见他面带微笑,一会儿帮着整理行李,一会儿拎着暖瓶送水,一会儿又拿着笤帚扫起车厢过道上的瓜果壳。细细的汗珠,从他额上的沟沟里爬了出来。
他叫令天林,323医院的政委,大校军衔。“双拥”列车开通之后,令政委经常亲自带队上车开展活动,成为我国职别最高的“乘务员”。人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一提起“大校服务员”,三秦大地都晓得。
1993年5月,西延列车行至秦家川附近。
突然,一位旅客发出一阵痛苦的呻吟。
“快,她要分娩了!”一声喊叫,惊动了列车长,惊动了军医和乘务员。他们立即兵分几路,迅速找来了衣料、包布、卫生纸、红糖,很快在卧铺车厢搭起临时产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忙碌,婴儿顺利地脱离母体来到了人间。一声啼哭,显示出他的骄傲:他是世界上最小的旅客!产妇流着泪说:“这趟车上尽遇到好人。”
去年7月,一位绝望的女青年欲跳车自尽,半个身子已探出窗外。在这千钧一发之际,34医院干事郑彤和乘务员宓莉莉几乎同时猛扑过去,抱住女青年的腿,硬是把她拖了回来。
前年10月,一位头缠羊肚巾、腰别旱烟袋的陕北老汉首次出远门。开饭时分,女战士邹红梅推着餐车走了过来。“老大爷,您来份盒饭吧!”一双粗糙干涸的手,伸进油乎乎的旧棉袄里摸了半天,也没有掏出一个子。老汉咽了口唾沫,把脸转向了窗外。小邹赶紧捧起用自己津贴买的盒饭送了过去,亲切地说:“老大爷,你吃吧,这饭不要钱!”当陕北老汉用颤抖的手接过盒饭时,泪珠已经滚了下来。
前年8月,两个年轻人蛮不讲理地欲抢占一个农民的座位,农民不让步,双方争吵起来。执勤战士闻讯后立即去调解,平息了一场风波。围观的群众反映:只要有解放军在,邪恶就没有市场,旅客的安全就有保障。一位西延列车的常客(采购员)动情地说:“我能数清西延铁路穿过的101个隧道,却数不清解放军在这趟车上做过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