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来!火箭军导弹旅长怎么当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卫东 王永孝 蔡瑞金 李永飞责任编辑:杨红
2016-10-08 09:12

突出险难课目,训全实战化要素,他坚持从难从严摔打部队——

“打胜仗缺什么,实战化训什么”

驻训实弹发射演练如此进行,该旅官兵还是第一次经历——

那年秋天,旅千人百车一路西进,刚完成铁路卸载,就接到不休整进行火力突击的战斗命令。按“套路”,野外驻训一般先安营扎寨,再进行适应性训练,实弹射击为“压轴戏”。而这次,营帐未扎,仗先开打。

“设计者”正是李正连。旅参谋长孔强说,看似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李正连抓训练,专盯“不会”“不敢”“不愿”。

以打仗的标准抓训练,一直是李正连坚守的训练法则。他经常告诫官兵:“能打仗是军人底线,能打胜仗才是终极目标。打胜仗缺什么,就实战化训什么,否则战时只能用鲜血来弥补。”

2013年,部队首次奔赴高原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李正连主动抬高“门槛”:不外请专家,独立组织发射;按照作战需要,全流程演练;要求全员备战,随机抽点发射单元。

“从难从严固然重要,步子是不是迈大了?”党委议训会上,有人疑虑的,正是训练所缺的。李正连态度坚决:“战场哪有‘保姆’,从独立操作到独立发射、从实弹发射到实战发射,哪步不迈都不行,迈慢了也不行!”

鏖战月余,李正连天天铆在阵地。当长剑刺破苍穹,他才露出胜利的微笑:这一仗,不仅实现该旅“四个首次”,还刷新该型导弹新模式发射最佳精度。

能打胜仗,从能打仗抓起。近年来,李正连不断设置险局难题——连续部署转换、连续火力突击、变换发射阵地、变换打击目标、变换通信手段……旅实战能力突飞猛进,接连夺得基地乃至火箭军多个“第一”。

“这个旅战斗力增量,是李正连和旅党委‘一班人’用实战化标尺量出来的,用战斗力标准抠出来的!”今年初,上级考核组如此评价。在李正连脑子里,与导弹发射相关的人、装、弹、案等要素,每天来回倒腾,他既看“有多能”,更看“哪不行”。

“这样能打仗吗?”刚当旅长那年,他发现野外训练场缺少待机地域,部队行动、装备难躲“天眼”。李正连立即着手研究应对之策,专门请来伪装专家指导研练“隐身术”。官兵们说,小到一招一式,大到作战行动,李正连这一经常之问,如今成了让他们发怵的口头禅。

“从‘能打’到‘会打’,关键在练指挥员队伍。”着力解决个别指挥员“五个不会”,李正连多措并举:请进来、走出去,加大指挥员信息化素质和军兵种知识等培训力度;提倡即席发言,演练一律不准念脚本,也不准背脚本;精武强能指标具体化,建立《干部追责情况登记表》……

兵强胜一域,将强胜全局。2013年秋,上级组织军事大比武,李正连十分看重这份胜绩:自己夺得旅团主官组冠军,参谋长在旅团参谋长组折桂,机关参谋组夺得团体第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