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惟我身先死 看邓恩铭遗存的45封书信

来源:大众日报作者:邱绍红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06-13 16:21

位于济南英雄山烈士陵园的邓恩铭墓

1925年2月,邓恩铭领导的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公开成立了胶济铁路总工会。胶济铁路和四方机厂工人罢工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青岛工人阶级,各行各业的工人普遍觉醒,纷纷筹建自己的团体,以争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1925年4月1日,邓恩铭在给邓中夏的信中自信地写道:“‘世界是工人的’,现在我们缩小些说,青岛是工人的……此计划两个月内有实现之可能。”青岛人民的觉醒,引起了胶澳当局和帝国主义的恐惧。1925年5月29日,日商纱厂厂主勾结胶澳当局残酷镇压了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惨案发生后,邓恩铭夜以继日地奔波于青岛各区各界,领导青岛人民掀起了长达两个月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新高潮。

1927年11月,邓恩铭担任山东省委书记。根据中央指示,他全力组织农民暴动。对农民自发起来的暴动,积极参加并进行指导。他在给中央汇报工作的信中写道,各地农民暴动“发动以后,我们都派人去参加,一般农民都很接受我们的主张,我们的指挥”。他还特别注意宣传工作,把农民引向政治斗争的轨道,在暴动中提出政权及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使农民逐渐接受并认识共产党。

不惜惟我身先死 后继频频慰九泉

1928年12月,邓恩铭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受尽了酷刑的摧残和折磨,他的痼疾也在此时复发,但他咬住牙关,在狱中领导了两次绝食斗争和两次越狱斗争,使部分狱友得以逃脱。1930年,其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的身份被国民党当局识破,邓恩铭自知余日不多,在最后一封书信中留下一首绝命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邓恩铭相信,自己的牺牲将会唤起更多的人投身革命事业,革命必将胜利。这首诗既是烈士的嘱托,更是烈士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1931年4月5日清晨,国民党地方当局在济南纬八路刑场将邓恩铭等22名共产党人杀害,这位年仅30岁的水族青年,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但是,他参与创建的中国共产党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的年轮已前进到二十一世纪,体现着烈士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书信,对于激励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仍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