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诘问:人民军队和军人的荣誉地位岂容诋毁

来源:国防参考作者:李秋群责任编辑:牛晨斐2015-03-18 15:24

维护军人、珍爱英雄

——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政治伦理和道德底线

史先生在文中说,“创造人类文明的,是科学家,知识分子,以及普通劳动者,而不是军人”。这真是非常巧妙的一种表达,只用短短30字不到就把军人与科学家、知识分子和普通劳动者对立了起来。史先生还认为战场上的英雄不过是碰运气得来的,没什么英雄不英雄的。这些话如果只是史先生个人的一种情绪表达,我也懒得说什么。但既然这些话进入了公共话语平台,我觉得还是有理论一番的必要。

关于军人是否创造文明,我不想多说,我不知道史先生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如果把文明定义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人类历史上汗牛充栋的军旅文学艺术作品、军事理论著作又算什么?就更不用说军事对于科学技术的拉动了。我主要想说的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军人的奉献,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英雄。

必须看到的一点是,军人并不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怪物,每一个军人都来自一个家庭,都有许多的亲朋好友;每一个军人入伍都是在履行一份对国家的义务。

史杰鹏们可能没有当兵也无需当兵,在他们眼中军人当然如草芥。但是每一个军人在他的亲人和朋友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值得珍爱的。

虽然军人中也会产生落后分子,甚至有些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但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群体,人民中国的军人是值得尊重的,他们的贡献是应该得到认可的。没有军人的奉献,又哪来国家的安宁呢?在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今天,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没有无数军人默默的奉献,要实现持续发展、安全发展是难以想象的。

至于人民军队中众多英雄的价值,就更无需多说了。战场上,一个英雄就是一面旗帜,就是一个作战单元的“脊梁”。一个个英雄用他们的鲜血乃至生命,不仅铸造了一座座人民军队的丰碑,同时也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丰碑。在中国社会中尊重英雄,对公民个人而言是一条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对国家、对社会而言,则是应该秉持的政治伦理法则。

苏联解体了,苏共也失去了执政地位,但俄罗斯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民众,不也依然尊重他们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吗?美国政府为了寻找二战阵亡将士的遗骸,更是不惜动用庞大的资源。难道中国人就可以不用尊重自己的英雄吗?

然而,当下也确实有一股值得注意的论调,那就是刻意抹黑军人、否定英雄。我相信,在这支抹黑大军中,绝大多数人与军人并不存在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可他们为何要这么干?

其实,如果联系意识形态领域的乱象,联系一些势力所说的“最大的教训是没有掌握军队”,就不难得到答案。那就是,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确实已经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集团和势力达成自己占“中”意图的最大障碍,可悲的是,他们目前无论如何也迈不过这道“坎”。既然搬不掉这块石头,那么毁骂它也是可聊以自慰的。

行文至此,我不得不提到,史先生还以“@梁惠王”的新浪微博号,以《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吗?》为题发表了该文。由此,史先生的意图就更加明确了。

前不久,香港的非法“占中”活动(已经被国际舆论公认为一场流产的“颜色革命”)在一片纷乱中结束了,香港人民除了遭受损失之外别无所获。谁能说“占中”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不想把纷乱之火引入内地?谁又能否认一支强大的、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是香港稳定、国家安宁的守护神?在这样的背景下,史先生发出《职业》这样的奇文,充其量只是为哀悼“流产的颜色革命”发出的蚍蜉撼树般的悲鸣罢了,如此而已,岂有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