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馆借阅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读书现状让人忧心——
一份“沉甸甸”的借阅记录
一张校园卡,能借10本书。最后一本借什么好呢?抱着一摞书,大四学员虢敏站在图书馆的书架前左右为难。
左边是新到的《2014年考研英语阅读全攻略》,右边是翻得有些泛黄的《海军战略论》,纠结了好久,虢敏还是将手伸向了左边。
学员在看什么书?日前,海军工程大学图书馆对近5年图书借阅记录进行了统计,结果引人深思。
这份阅读排名中,学习类书籍高居榜首,受欢迎程度达到71%,常借的有《精通会声会影完全自学手册》《英语考试指南》;历史传记紧随其后,达到60%,常借的有《万历十五年》《海军司令刘华清》《巴顿传》;经济类图书受欢迎程度达到20%,《富爸爸穷爸爸》《货币战争》也是借书榜的“常青树”。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这份借阅排名中,军事类图书竟然垫了底,且无一本入围五年图书借阅排行榜前十名!
更令人忧心的是,该校图书借阅总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10年超过11万册,2011年为10万余册,2012年、2013年均不足10万册。
图书馆的利用率下降成为不争事实。2013年12月22日上午,笔者看到,整座图书馆仅有10余名学员在看书。现代化电子阅览室读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设有506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里更是没有几个人。
逛书店的人少了,“拇指族”多了——
“浅阅读”缘何盛行
这是一组看似矛盾的数据:一方面,78%的学员认为读书“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90%的学员又坦承“读书量过少”。
都知道读书重要,那为何阅读量过少?35%的学员认为“不知道读什么书”,55%的学员认为“不知道怎么去读书”,60%的学员认为“没时间读书”,还有75%的学员认为“没有读书习惯”。
学员陈宇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时,刚开始信心满满,可没坚持几天。他平时更多地用电子产品上网浏览新闻,或下载一些电子书。
“读书问题不单单是军校学员独有,地方大学生也同样存在,它反映了当下一代人的读书现状。” 与该校人文社科系龚耘教授这番话相呼应的是媒体统计的一份数据: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阅读量少得可怜。
龚耘教授说,以前自己上学时没有电脑,没有手机,读书是非常流行的事,同学们都抢着去图书馆,现在的学员从小看电视,长大后又流行上网、玩手机,整个大学读书氛围淡了许多,直接造成了青年学员只偏向实用性和娱乐性的“浅阅读”。
研究生学员吴岳坦承自己偏向于“浅阅读”:“仅仅看到书架上一整排的《二十四史》,我就被它们的气势给吓倒了。”
谈及不爱读军事类图书的原因,很多学员抱怨说:这类书籍要么只侧重介绍武器装备的性能参数,要么是一些大部头的枯燥理论,加之没人指导,感到读下去有点困难。
每一名成功的学员都有一个读书的故事——
让读书为军旅生涯助跑
12月25日晚,走进研究生四队,翟璐正在专心阅读《苦难辉煌》。
“到了部队才发现自己读书太少了,该看的东西太多了。” 翟璐刚到部队时,常要给战士讲课,由于照本宣科抓不住战士的心,他就挤时间阅读了大量军史党史、教育管理类书籍,再讲起课来就深受战士欢迎。
“读书的好处,谁读谁知道!”获得首届全军物理科技创新大赛第一名的张坤深有体会地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自己从小就爱看科普科幻类读物。
几乎每一名成功的学员都有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学员宋清扬熟读《高级翻译教程》《实战口译》等英语书籍,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在英语四级考试中以661分打破大学多年纪录,日前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
“读书问题绝不是一道简单的人生命题。”该校图书馆馆长赵建新认为,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
据介绍,海工大图书馆藏书56万余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各类数据库40余个,数字化资源容量已达17000G。
“如此丰富的藏书资源,如果不好好利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海工大电子工程学院学员四旅刘占峰政委算了一笔“时间账”:军校学员每天课外时间加起来接近3个小时,4年积累下来非常可观。
“军校4年,利用好时间和图书馆这两大资源,相当于双倍的成长收获!”刘占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