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装饰材料公司老总的退伍创业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郑怀盛责任编辑:袁帆
2017-12-11 05:17

成功的“好心人”

7年军旅生涯、8年教师生活,使刚过而立之年的管仲建成为一个成熟的男子汉,这时国家也出现经商下海潮。

1985年底,政平镇镇长要求借调管仲建到镇办工厂工作。这个工厂名为电缆厂,实际没有产品。一心想干出点名堂的管仲建东奔西走考察市场,琢磨着上什么产品。那天在闹市中,他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段进口的同轴电缆向人炫耀:有了它,闭路电视能看100多个台。管仲建眼睛一亮,跟在那个人后面,死缠硬磨要到了一小段同轴电缆,拿回厂里立即召集技术人员研究,并从上海找来专家指导,终于自主制造出功能相近的电缆,并很快拿到测试合格证。国家电子工业部的领导派人到常州考察后说,这个工厂是敢闯敢干的典范,产品填补国家空白,可以在全国上市。管仲建带着产品参加了全国电子产品订货会,一举打开局面,3年间产值增长10倍。

正当管仲建踌躇满志、决心大干一场的时候,镇上一纸命令,要求他重回政平中学校办厂任厂长。原来,管仲建离开后校办厂很不景气。他没有怨言,仍然把着力点放在开发新产品上,经过1年多的探索试验,工厂生产的闭路电视插头在全国几十个城市上市,工厂扭亏为盈。

后来,国家企业资产重组,集体企业陆续转制,管仲建面临又一次选择。一次偶然的合作机会,让他离开政平中学校办厂自谋职业,投资办起摩托车架厂。

从1996年第一个车架制造出来无人问津,到企业每月净利润数百万元,创业路上的千难万险,管仲建以军人特有的韧性挺了过来。2000年,当外国一家企业收购了车架厂的全部设备时,管仲建已跻身当地知名企业家行列。回首这段起步艰难、收官漂亮的创业过程,他感到最大的收获是摸索到一条实体经营之路。

2001年,在已有相当资金积累的情况下,管仲建发现城市建筑发展迅猛,装饰材料市场需求很大,决定创办一家新型装饰材料公司。当被问及企业如何起步和发展时,管仲建先讲了一个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部队盖营房,我们5连负责烧砖,每道工序都要求严格,每个环节都充满艰辛。就拿出窑来说,为了争取时间,不等完全冷却我们就进窑出砖,把热砖码在架子上,两个人向外抬,一趟100块砖,一百七八十斤重,肩膀磨破了,垫块毛巾接着抬。一年的烧砖工作,磨炼了我的意志。新企业基建和设施安装时,整整1年时间,我1个人、1个帐篷、1张床、1个煤油灯、1双碗筷,吃住在工地。女儿看见我心疼得直掉泪,我说,干事情没有一点精神怎么行?

正是凭着这股拼搏精神,企业获得大发展,承接的装饰项目遍布全国,每年为国家上缴利税2000多万元。

问到企业发展前景,管仲建没谈太多,却讲起一个似乎与主题无关又大有关系的故事——

那年初冬,我们5连在华阴农场打蒲草,我一不小心陷入了泥潭,棉衣棉裤都湿透了。指导员把我领进房东家,房东大娘叫我把湿衣裤脱下来,钻到被窝里暖和暖和,她架起炭火帮我烤衣服,中午还做热面条给我吃。我穿上烤干的衣服回到连队,指导员说,我们今天上了生动的一课,这就是军民鱼水情。

管仲建说,企业做大了,但我们不能忘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企业才能继续前进。

他感恩部队,退伍、转业军人来企业应聘,他总是优先录取。他累计出资数百万元,资助战友办企业,支援老部队建设团史馆、连史馆,出版团史、连史书籍等。

他感恩人民,2008年汶川大地震,捐款1000万元;出资百余万元用于政平小学、政平中学建设教学大楼、奖励优秀师生;累计拿出百余万元,资助驻地癌症患者。企业周边的贫困户,逢年过节或者家庭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他也总是千方百计提供帮助。据企业财务部门统计,他用于慈善捐赠、扶贫济困、支援国防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经费,10年累计已超过2000万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