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开赴朝鲜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生效,无数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一曲曲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然而,胜利的同时,中国军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研究员张中勇介绍,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从地方最基本的县区民政烈士名单里面,逐一进行核对,于2006年公布了志愿军直接参加战斗牺牲的人数:183108人。这个数字后来铭刻在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的抗美援朝战争馆志愿军烈士墙上。
这些牺牲的志愿军烈士,除了少数团以上干部和部分特级、一级战斗英雄被运回国内,安葬在沈阳、丹东的烈士陵园外,绝大多数长眠在了他们战斗并用鲜血浸染的朝鲜半岛上。
这次移交的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是哪些人?关于这个问题,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研究员褚扬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战场情况异常复杂、作战地域不断改变,烈士的遗骸基本上是在作战地区附近安葬的,墓地分布也极其分散。只能通过当年的战斗过程,大体判断这437位志愿军遗骸属于哪支部队。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1年后,中朝联军和“联合国军”根据协定大量地移交在各自占领区内发现的对方军人遗骸,被接回朝鲜的志愿军遗骸先后共计10000余位。而此后双方陆续发现少量的遗骸都通过军事停战委员会移交给对方。
褚扬说,1991年后在韩国境内发现的志愿军遗骸由韩国军方临时保管,为安置发掘出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遗骸,1996年韩国政府在京畿道坡州建了一座墓地。
根据国家民政部提供的信息,2013年6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移交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换了意见。此后双方分别于2013年12月、2014年1月进行了两次正式磋商,商定于2013年12月19日对坡州的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随后实施自然干燥、遗骸遗物整理对应等工作。2014年3月17日,双方启动实施了遗骸装殓入棺工作。
在后来的发掘中,时常发现各方军人的骨骸夹杂在一起,这给鉴别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所以,除了选用服装、遗物辨别等传统手段外,还使用了DNA检测等现代技术手段。一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得益于科技水平的发展,这次回国的437位烈士遗骸很有可能可以查清每一位的个人身份。
这次437位烈士遗骸回归故土,那在韩国境内还散落着多少志愿军烈士遗骸?面对这个问题,很多专家都无法给出具体数字,史料中也难以找到记载。不过,根据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中的相关记载,能得出一个大概的答案。书中说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志愿军伤亡5800余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战斗减员5.3万余人,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人民军战斗减员8.5万余人,金城战役志愿军、人民军伤亡3.3万余人。
可以推断,在韩国境内还有大量志愿军烈士遗骸。令人欣慰的是,根据中韩双方达成的共识,今后双方将继续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进行发掘、鉴定,每年清明节前进行一次常态化交接,越来越多的英魂将踏上回家的路。
(本报沈阳3月28日电 执笔记者:罗铮 参与记者:牛辉 李大勇)
《解放军报》(2014年3月2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