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变革潮头,面向未来锻远火

来源:前卫报作者:颜兴旺  李胜强 本报记者 罗茂夫 李德忠责任编辑:军网编辑
2015-08-15 15:19

立变革潮头,面向未来锻远火

●颜兴旺 特约记者 李胜强 本报记者 罗茂夫 李德忠

远火系统列装、远火营组建,标志着某炮兵旅拉开了由传统炮兵向现代炮兵历史性跨越的序幕。

然而,怎么“跨”?如何“越”?

创新!营长轩继东脱口而出:“远火武器装备系统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没有创新就没有远火,创新是远火的生命!”

开展技术革新、改革组训模式、创新战法训法……远火营在一次次的创新活动中,一锤锤、一砧砧地锻打、磨砺着远火这柄“绝世利剑”的锋刃。

列装之初,远火的指挥信息通过数据链上传下达,这种“无声操作”极易产生视觉疲劳,按错电钮、误填选项等情况时有发生。

后来,他们在训练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有声操作”的新组训模式,要求战位上任何一名官兵执行操作时,都要高声念出操作名称和动作要领,用声音给自己“提神”,炮长也可以通过声音“监控”其他战位人员操作是否正确,相当于给操作加上了“双保险”,有效降低了各系统、各战位操作失误率。

这只是官兵改进组训模式的一个缩影。据旅长杨国斌介绍,这些年来,他们研究制定了《WS底盘修理100问》《实弹射击26个怎么办》《特情处置措施238条》和《实弹射击36个核心细节》等10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一大批新训法在演兵场上显现活力。

创新没有休止符。其实,远火系统的许多技术创新,大多是被“逼”出来的。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检测发射线。”2010年2月,远火形武器系统列装不到一年,远火营技术室的官兵们就谈“测”色变。

为啥?每次实弹射击前,技术室对发射线、装定线的检测任务很重:检测1台火箭炮车,需要插拔线头6000次,耗费2个多小时,而且稍有不慎就得“重新再来”。

“这么检测太不符合实战要求了,我们想自己设计一款简单、快捷的检测装置!” 一次训练研讨会上,营部工程师、上士樊涛大胆提议,并主动请缨担任革新负责人。

创新之路再漫长,也能一步步走完。那段时间,樊涛和战友们发疯似地阅读教材,遇到难题就向厂家、院校教授电话咨询,常常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然而,要确保每根铜丝焊点丝毫不差,每个触头数据检测无误,虽是光电专业的“技术大拿”,他们也失败了不下千次。

蚌含沙砾而变珍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孕育出了璀璨珍珠却又是让人欣喜自豪的。历经3个月艰辛努力,樊涛带领项目小组用坏了电铬铁12把、万用表3块,终于研制成“简易发射线路检测装置”,检测效率提高5倍,受到有关专家一致认可。

由此可见,创新是提高战斗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远火营官兵的不懈追求,记者采访过程中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从旅到营,从连到班,各级总是顺势而为,给雄鹰以“蓝天”,给骏马以“草原”,让更多的官兵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中振翅高飞、纵横驰奔,把这批怀揣陆军炮兵变革梦想的官兵变成了一个个创新型军官和士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