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札记:新闻靠“抢”记者靠“拼”

来源:中国记协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6-03-11 10:32

编者按:两会时间已经过半,每天的精彩报道不断。每条新闻的背后,是每一位上会记者的辛勤付出。采访中如何抢先机,提问时如何找机会,下笔前如何勤思考?这些跑两会的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采访经历和体会,为同行们做好两会报道提供“小窍门”。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赵新乐:

脚步慢了 采访实了

每年采访两会,在对代表委员进行“围堵”时,总会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一群记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某个代表或委员,除了最核心的那一层,外面的记者大多是“闻风而上”,里面是谁、在说什么、说的是否与自己想要的有关,一概不知。但今年,此“围堵”非彼“围堵”。

虽然大家依旧会争相跑向刘翔、姚明、冯小刚等文体明星委员,虽然明星们的出现依然会引起一阵阵骚动,但与“围堵”明星委员很快就会散去的场面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几堵很长时间都不曾移动的“围墙”。

当全国政协委员、林达集团董事长李小林出现在广场上时,立即被熟悉他的记者团团围住。从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究到微观经济问题的看法,从今年提案的具体内容到未来的详细打算,从精准扶贫到文化产业话题……李小林对记者们的提问一一作答,前后停留时间约20分钟。

除了这些大众熟知的委员之外,很多记者也成功拦下了多位自己的“目标人物”。比如,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全国政协委员、央视主播海霞,全国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歌唱家腾格尔等。

“去年我同事的衣服都被挤得撕烂了,今年我的还完好无损呢。”一名同行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的采访感受。

距离大会开幕不到20分钟时,广场上还有很多委员被记者们围着。没有疯狂的追逐,有的只是对问题更深入的交流。

人民网记者李婧:

为全能型记者点赞

3月6日,5位全国政协委员出席了主题为“政协委员谈适应引领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会。

记者会开始前和结束后,不少记者一只手举着话筒播报,另一只手举着手机现场录音录像。看得我们这些背着包的文字记者瞠目结舌——这速度,人还没有出门儿,工作成果都已经和观众见面了,而且单兵作战!真是全能型选手。有带着大型设备的摄像大哥自黑道:“哥们儿悠着点,这么干,以后我们该失业啦。”

一位连续上会近十年的同事在微信群里感慨 “刚开始跑现场,带个笔记本,老牛了。过几年,带个ipad和能上网的小盒子,也很拉风。现在带着这些都out了,一部手机走天下。”

虽然这话有些夸张,比如我,还是背着将近20斤的设备,穿着统一发放的冲锋衣,从大北京的东三环(单位)乘坐地铁到西五环(驻地)。包里面有笔记本电脑、iPad、相机、上网卡、资料、通讯录、水壶和各种充电器。因为用手机写一篇千字的稿子毕竟不如电脑方便。而且因为会议日程紧张,我要保证随时随地都能把这些设备支起来写一段话,不背着这些不踏实。但是,趋势看出来——也许有一天,我也可以轻松地只带着一个小小手机,背着秀气的坤包,形象光鲜地就完成任务呢。技术改变生活、改变工作、改变一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