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盖着国旗回来,请照顾好我的爸妈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罗杨责任编辑:张硕
2016-06-06 12:54

(二)

如果牺牲不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眼前,你或许无法想象一名军人所要面对的抉择。

2009年2月,我有幸跟随第四批赴黎巴嫩维和医疗队,在异国他乡执行了8个月的维和任务。今天,当战友的牺牲再一次刷屏朋友圈,7年前的往事,又一次在心底跳动。

从得知有机会执行维和任务起,我的工作生活节奏就开始“紊乱”——“去还是不去?”“自己报名争取还是等待组织挑选?”“不主动报名会不会去不了?”……这些念头成天在脑子里“左右互搏”,说到底,就是既渴望去,又有点担心。穿上这身军装,谁不渴望“沙场秋点兵”体验战火?可是面对慈母妻儿,又难免心生纠结。

名单尚未最后确定,家里已经开了几次小会。

“那么多人要去,非你不可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你一个孩子,爸爸妈妈怎么办?”

“你去的地方是不是杜照宇牺牲的地方?”

“新闻里说苏丹刚有中国援外工程师被绑架了,现在也不知道恐怖分子会不会撕票。”

……

那段时间妈妈成天就是这些话,听到最后我终于忍不住反驳:“你和爸爸也都曾是军人,怎么就不能理解我呢?”这句话一问出口,妈妈默然了。

过了一会,她又说到:“不行,我就是不同意!”我实在想不通平日里民主、明理的妈妈,这一次怎么会如此固执。

直到多年后我才懂得,那时的母亲不仅是一个知道战士就该上战场的女军人,也是一个深爱着女儿的普通母亲……

“能去就让她去吧!”几番僵持过后,爸爸发话支持我的决定,不再阻拦。在“家”和“国”的问题上,一家三口,最终选择了用新、老军人的身份平等对话。“我们做不到的,就让他们这一代军人来做吧!”

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家里的思想统一了,护照也办好了,集训后期突然身体亮起了红灯。一张脸肿得没有人形,去医院一检查,尿蛋白4个“+”号,学医出身的我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脑子里全是“尿毒症”“肾衰竭”“换肾”等等这样的字眼。是不是该放弃维和的念头?难道真要让白发人送黑发人?如果真有万一,遗书我要写点什么好?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生,什么是死。

“我去找领导,让我替你去!你的那些工作我都干得来。”同为军人的男朋友,在另一个单位,得知我执意要去急得团团转,可他的话无异于异想天开。

临出发的头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电话里带着哭腔:“你能不能不要出去?我们不是就要结婚了吗?”一番长久的沉默后我挂掉了电话,编辑了一条短信息发给他:“如果我盖着国旗回来,请帮我照顾好我的爸妈。”

我也不知道,当时的我为什么这么坚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