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牺牲接踵而至,年轻的你仍愿携笔从戎吗?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作者:梅花中校 钱宗阳责任编辑:康哲
2016-06-08 11:31

我一直在想,该如何向我面前的战友,讲述当代军人身上可能发生血淋淋的牺牲,又如何向即将参加完高考和适龄参军的青年,讲述一旦参军入伍将要面对什么样的风险。这是两类年龄相近又不完全一样的群体,前者需要激发的是血性和士气,后者则需要的是感召和价值认同。那么,是描述壮烈、突出无畏?还是强调当兵光荣和各种优待?

直到最近,年轻的维和战士申亮亮和排雷工兵程俊辉的相继牺牲,高考又在眼前,有人担心:当牺牲接踵而至,年轻人还愿携笔从戎吗?

排雷工兵程俊辉(左)和维和战士申亮亮(右)

(一)

我当然不会告诉你,参军之后会风平浪静、舒适安逸。如果那样,只会害了你,也会害了这支军队。

军人从来都是高风险的啊!战争时期,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系于每个参军儿女身上,年轻的士兵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牺牲几乎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

非战争时期呢?风险不等于不存在!高强度的训练,现场不可预控的抢险救灾以及维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牺牲或许不像战争时那样频密,但每一个从军之人仍然要做好牺牲的准备。

32年前,中越边境战火还在延续,前方仍有官兵牺牲,而在远离战场上千公里的西安市,24岁的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为救掉入粪池的环卫工人中毒窒息牺牲,激起了一场社会大讨论。

牺牲不止在战场。这种牺牲直至今天仍随时随地可能在中华大地上演,刘晓松、孟祥斌、沈星……太多太多的名字,以至于我觉得应该专门出几本书,让国人世代铭记。

26年前,中国开启承担大国责任的新纪元——响应联合国需求外派维和军警,迄今为止已付出了11名军人、8名警察牺牲的代价。流在国门以外的军人血,表面看起来似乎和我们国内百姓没有直接关系,但中国积弱积贫的时候你何曾看到中国军人有这个资格站立在他国的领土之上?当你真正从国际维和营里看到他国军队对中国军队的尊敬,还有那些战火中艰难求生的当地民众,你才能理解中国人不必仰人鼻息、身边满是繁华安逸,都是前后几代军人不怕牺牲的风险守望而来的。

哪怕只是训练,要锻造一支强大的军队,同样要承受伤亡。西方一些军事强国的军队,训练中有伤亡指标,军人阵亡在训练场和演习场上的事时有发生。对我军来说,过去一直提倡“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其实,要想祖国和人民远离战火,军人平时在训练中又怎会不流血?

3年前,原南京军区“朱德警卫团”7连指导员罗昊带领官兵在海上执行重难点课题攻关任务时,遭遇突发险情,为保护战友生命壮烈牺牲。仅仅相隔3天,海军陆战队某部排长谢润祯在执行实兵实弹战术演习破袭战术演练时,不幸牺牲。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是的,我不愿冷冰冰地告诉大家这样的事实:军人就是专门与死神打交道的,随时随地都存在牺牲的风险。诚然,如果科学训练,掌握好训练技巧,平时演习和训练中的伤亡概率会大大降低,并不必太担心自身安全。但我仍然要告诉你:成为一名军人,就应该做好牺牲的准备,如果你有一颗“勇敢的心”,那么,欢迎你携笔从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