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三国眼中的中国:我们真正的朋友

来源:新华社作者:郑昊宁 魏建华 刘赞责任编辑:张硕
2017-11-16 18:25

爱憎交织——印度是搬不走的“老大哥”

尽管在三国看到的中国元素和听到的对华好评很多,但记者发现,渗透在三国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仍然是印度印记。大多数当地人跟印度人长相相近,走在路上外人很难区分。打开电视看到最多的外国节目是印度的,餐厅中播放的也多是印度流行音乐。记者在孟加拉国所住酒店的服务生就曾对记者说:“你觉得这音乐怎么样?这可是宝莱坞音乐。”不难看出,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在历史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印度在南亚地区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印度面积占南亚国家总面积的约70%,人口占比约75%,经济占比近80%,是该地区的“庞然大物”。同时,印度在地理上处于中心位置,南亚其他国家则围绕印度四周且互不相连,这使得印度在该地区占据极大的地缘政治优势。孟加拉国前工业部长、孟共(马列)总书记迪利普·巴鲁阿等多位官员和专家指出,印度长期视南亚为其“后院”,对外部力量进入非常敏感。

不过,印度在南亚的强势也引发不少邻国民众的反感。桑鲁拉说,印度人常常说“印度是老大哥,尼泊尔是小兄弟”等这类话,但很多尼泊尔人对此并不喜欢。他质疑:“尼泊尔年轻人为什么要到印度军队服役?”斯里兰卡年轻女学者楚兰妮·阿塔纳亚克也疑惑:“为什么斯里兰卡学生必须学习印度历史?”

飞机上,一位孟加拉国乘客主动对记者提及自己对印度的印象:“重要”但让人“不喜欢”。“不管怎样,印度都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这位中年生意人说出有点无奈。

搭顺风车——希望学习中国技术和理念

长期以来,南亚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不足,人民生活贫困。在经济情况相对较差的尼泊尔和孟加拉国,记者在首都的大街上经常能见到衣衫褴褛、抱着孩子的乞丐和一群群等着“接活”的务工人员。

不过近年来,与中国等国的经济合作带动了南亚国家的快速发展。据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7财年,尼泊尔、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分别增长6.9%、7.2%和4.5%。

多位专家认为,比起与印度的经济合作,南亚各国对与中国的合作期待更高,希望利用中国的资金、技术和巨大市场来实现本国发展的弯道超车。比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全球闻名,领先印度的相关技术和装备至少20年以上。

除双边贸易和各类经济合作项目,三国多位专家和官员更渴望与中国加强人文交流。尼泊尔铁路工程专家苏里亚·阿查里雅说:“我觉得尼泊尔特别需要同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中国顶级学府进行铁路技术方面的交流,相信这种交流一定会助力中尼铁路项目合作。”

斯里兰卡的阿塔纳亚克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在中国武汉留学时看了不少中国电视剧,可回国后却很少能看到,她感到十分遗憾。

在孟加拉国孟中人民友好协会秘书长沙赫里亚尔·扎曼·舒曼看来,只有人文交流加深后,国家间的交流才会全面推进。

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南亚国家与中印的合作时,阿查里雅的话比较有代表性——“竞争是正常现象,但从长远看,谁能给这里带来更多好处,各国当然就会选择跟谁合作。”

(参与记者:刘春涛、唐璐、周盛平、朱瑞卿)

(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