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的故事》:这本书给我人生“温度”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汤礼春责任编辑:王俊
2017-11-15 11:18

在作者50年的读书生涯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一本浅显通俗的小薄书——《雷锋的故事》,这本“简单”的小薄书,影响了本文作者的一生……

请关注《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这本书给我人生“温度”

■汤礼春

我爱读书,半个世纪以来,读过的书已不知其数,然细想这50年的读书生涯中,对我人生最有影响的书不是那些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也不是充满人生奋斗哲理的人物传奇,而是一本浅显通俗的小薄书《雷锋的故事》。

1964年,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上体育课时因下雨,老师就在教室里拿着一本《雷锋的故事》念给我们听,那一个个生动的雷锋故事深深吸引了我。那时,我正开始有着自己阅读书籍的兴趣,便利用星期天到少儿图书馆去借阅《雷锋的故事》,并一口气把它读完。自此,雷锋的故事便在我脑中扎下了根,雷锋的精神也开始影响着我。我开始学着做好事,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是低着头看能否捡到什么东西好交给老师或者警察叔叔;见有几岁的娃娃单独在马路上出现,我就赶紧跑过去问他是不是丢了好送他回家;遇到星期天我也舍不得去玩,而是跑到热闹的大街上专门扶老人过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终于以自己的行动获得了“学雷锋优秀少先队员”光荣称号,我为此兴奋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

1966年,刚刚踏进初中一年级的我就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从此我便失去了校园生活,但雷锋精神却从未在我心里失去。我像雷锋那样热爱学习,四处寻找书籍来读,也从此把读书当成了我人生最大的乐趣。不论是在农村当知青的日子,还是在新建的三线工厂简陋的工棚中,我都从未放弃过读书,未放弃过像雷锋那样追求进步,善待别人。

1984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华大地掀起了一波读书学习的高潮,我这个在厂里闻名的“爱读书写作”的青年被省直机关团委评为“读书先进个人”,并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回到厂里后,厂党委专门又把我从车间抽出来,辅导全厂青年职工读《中国近代史》。

1985年,我作为创作人才被调到市群众艺术馆,担任创作辅导员。当我认识到创作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全市的业余作者开展活动后,我压制住自己蓬勃的创作欲望,全身心投入到甘当“红烛人梯”的工作中。那时的晚上和星期天,我家都成了小城业余作者的精神圣地,许多业余作者都愿意到我家和我探讨创作上的问题,并把自己的作品交给我,叫我帮忙修改。我总是热忱地接待他们,遇到有从农村来的作者便留他们吃饭。我还自筹经费组织业余作者开展办刊、讲座、野游等活动,把我市的业余创作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年年被上级单位评为先进,我也成了全市业余作者的知心朋友。为此,1987年文化部的《群众文化》月刊还专门以《磁人汤》为题报道了我。此后,我市的电视台也以此题拍摄了我热心辅导业余作者的专题片,并向全市播放数次。这些荣誉的取得都源于《雷锋的故事》中的一句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在之后的岁月中,雷锋精神一直指引着我的人生之路。我这个仅上过六年半学的半文盲获得过《全国自学成才荣誉证》,被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被上一级市政府评为“党外人士立岗创业”标兵,当选为“市政协常委”和上一级市的“人大代表”。

如今,我虽然退休在家,但雷锋精神依然根植于我的生活中。公共汽车上,遇到有抱小孩的妇女或老年人,一条腿已有点不利索的我依然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让座;看到有人在街上随地吐痰或有其他不文明行为时,我会冲过去劝阻他、批评他;当听见有人在问别人路时,我会自觉停下脚步竖起耳朵听,一旦见别人摇头说不知道,便赶紧插上话说;当听到人家向我道一声“谢谢”时,我的心情顿时会飞扬起来。

《雷锋的故事》不仅给我的人生带来了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也给我的生活带来明智和情趣,让我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