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奔!歼-10的18岁“成人礼”,他差一天没有熬到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钱宗阳责任编辑:乔梦
2016-03-23 21:08

(三)

“我为型号做贡献,型号培养我成长。”

“祖国是不会忘记为祖国做过贡献的人。”

这是歼-10项目中的口号。后来,在很多型号研制中,航空人都把这两句话挂在厂房里。或许有人会觉得它们空洞,但不走进这个领域的人,很难明白这两句话的分量。

歼-10的发展一度很不顺利。当时,歼-10上马时,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有一些人抱着放弃自主研制、直接购买西方现代战机的观点,认为那样做省钱省时省力。彼时,中国的国防费并不高,军工系统还面临着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但是宋文骢并没有被这些苦难压倒,顶住了各方的压力推进歼-10项目的进行。

只有自己的,才是可靠的。事实证明,中国坚持自主研发第三代战斗机,是一项极其正确的战略决定。

作为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的功绩不仅仅在歼-10这个项目中,而是创造了一种精神,锻炼了一支队伍。“在后期的很多个型号,包括‘枭龙’以及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其他重大型号的骨干人员都是在歼-10研制过程中锻炼出来的。”张景亭说,歼-10中的很多做法都带到了其他型号的研制中。“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一个型号的成功,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飞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