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VS实战:看广空导弹某部怎样“致命一击”

来源:《中国空军》作者:《中国空军》记者 林 源 张学峰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5-19 09:39

训练与实战,到底是否贴近,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这个话题似乎永远停留在一个充满未知的答案之中。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着这样事实:未来战争需求与军事训练实际水平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军事斗争准备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练与战之间的差距由哪些因素造成?理清思路之后,才能避免军事训练中空洞的口号、走样的形式、程序化的过程以及让人难辨真伪的成绩,从而真正达到实战化训练的目的——

现在,广空导弹某部营长庄业国要面临突如其来的新课题——抗击某类目标。让他们打这个目标,是一个几分钟前刚做出的临时决定。按照计划,这个课目应该由另外一个营负责,他们为这个课目研练了几个月。

这是2014年5月1日的上午,渤海边,万里无云。就在一个小时前,庄业国的营刚刚打飞了一发导弹。在抗击高空远界目标的课目中,导弹在最后的几秒钟由于受到不明干扰而未能成功引爆,最终穿越目标。

指控车内的气氛很凝重。不期而至的新任务,加剧了这种紧张气氛。

临阵做出决定的是部队长聂笋,原因很简单——对手不会按照我们想象的套路出牌,面对战争,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你第一发没打中,那就再打第二发。”

引导技师毛兵很快捕获了目标。信号很微弱,毛兵几乎把增益调整到了最大。这是一个逐渐远离的目标,每晚一秒钟发射导弹,就意味着多一分难度,也多一分脱靶的可能。即便如此,营长还是耐心而又紧张地等待——他要等到理论上的临界值。

终于,营长下达了发射指令。发射技师郑德杰的大拇指在发射按钮上狠狠地按下,直到他听到指控舱外导弹发动机点火时“轰”地一声才松手。

被气浪吹起的沙子狠狠地拍打着方舱。

“弹一发射!”从他胸腔里蹦出一句口令。

“导弹截获良好,飞行正常。”操纵人员的口令此起彼伏。连长紧紧盯着液晶显示屏上的那个代表导弹的小三角,直到它变成红色,与目标遭遇。

目标消失了。空军地空导弹兵抗击某类目标的新纪录诞生。

极度的压抑得到释放,引导技师毛兵喜极而泣。而部队长聂笋却很平静。他说,日常的实战化训练让他对自己的部队放心,在关键时刻能够冲上去。

部队不仅仅要冲得上去,而且还要打得下来。显然,聂笋的这次指挥,呈现出这样一个练兵思路:所有可能出现的未知情况,都要提前准备,而且有能力面对。简而言之,这是一套实战化训练思路。

正是实战化的训练,让这支部队频破极限,屡创纪录。同时,训练与实战之间的那条鸿沟逐渐趋于填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