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VS实战:看广空导弹某部怎样“致命一击”

来源:《中国空军》作者:《中国空军》记者 林 源 张学峰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5-19 09:39

夜间实弹打靶。

心中有全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从体系的角度来看,每一型武器有着不同的定位,每套战术战法也具有不同的效能。当各种武器与战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便能构成一张牢固的网络,而在这张网中,人与武器才可以发挥出最大效能。

和平时期演兵的最大障碍,就是“左手”搏“右手”。尤其作为地空导弹部队,受战备、任务、阵地、训练、体制等因素无形制约,常常在相对独立的态势下练兵。这往往在实战化训练中制约了与对手过招的本领,并且思维也因此受到局限。而在现代战争中,任何单元火力都应在整体作战中才能发挥出威力。由此,给练兵者提出思考:如何把单元火力与整体布局有效地结合起来,如何在未来作战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角色,发挥好作用?

广空导弹某部在最初装备这套兵器时,曾面临这种困惑,如果单单把一件兵器放置于敌方的空袭体系下,训练越贴近实战似乎越无从下手——按照设计师的说法,这套武器系统是按照抗击第三代战斗机而设计的,并没有过多考虑抗击更先进战斗机的问题;而出于成本等方面考虑,武器系统的抗毁性能也十分有限。在面对当前先进、多样的空袭兵器面前,单套兵器不仅很难抗击成功,而且很容易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

然而聂笋认为,体系是一个力量倍增器,把一种哪怕是稍微落后一些的兵器,置于一个体系中,那么它的战斗力也是单打独斗所无法比拟的。对手的体系也并非全无漏洞。即便是在发达国家的武器装备体系中,也并非全都是最先进的装备。美国的B-52轰炸机、俄罗斯的图-95都已经“廉颇老矣”,但是仍然活跃在各种演习中。“一种武器在体系中总是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关键是怎么运用。”聂笋认为,“单套装备抗击概率很低,那就多套装备集成抗击。在正面无法对抗时,我们还可以迂回抗击。”该部为了抗击某型高技术空袭兵器,发挥出体系作战的效能,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摸索出一套阵地部署算法,极大提高了对这种目标的抗击成功率。

这种全局意识,还让部队善于找到紧贴实战训练的突破点,以点突破带动整体实力的提升。“尽管在技术上并非最先进的,但是由于制导体制的原因,我们的装备在一些方面也有‘绝活’。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绝活’,又避免自身的缺陷,这就是练兵的切入点。”聂笋说。抗击某类目标,就是打赢未来战争所必须的突破点。从2007年发现兵器具有抗击这类目标的潜力后,部队一直就在申请空域进行研练。2014年,该部终于获得批准对某类目标进行抗击研练,在进行充分的演练后,一切就绪,“只差东风”。

到了打靶前夜,靶场的领导和部队长见面,拎出了那个小靶标,半开玩笑地说,“这就是你们明天要打的目标,现在后悔还来得及。”这个靶标不仅比之前训练用的靶标还小,而且形状也不是训练中的标准球体,抗击的未知数更大,风险更多。打中了,部队的训练成绩也不会加分;没打中,就有可能是对前期论证的彻底否定。“一部无法抗击小反射目标的防空导弹系统,在未来战争中还有什么存在价值?”聂笋没有退缩。

2014年5月1日,渤海边,庄业国指挥的导弹营将设想变为现实。从产生打小反射目标的设想到实现,可谓7年铸一剑。这一发弹,打出了部队与未来战场上强敌作战的信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