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VS实战:看广空导弹某部怎样“致命一击”

来源:《中国空军》作者:《中国空军》记者 林 源 张学峰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5-19 09:39

某型雷达检修。韩壹摄

2012年5月,某营的实弹打靶验证了理论计算和模拟射击的结果。这次射击将这套武器系统的杀伤区低界降低了三分之一。而理论计算表明,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航空兵部队的超低空突防战术,在这套武器系统面前,没有了十足把握。

当这支部队在实战化训练中,逐步摸清了这套武器系统的秉性之后,他们对训练的自信,才真正地建立起来了。“以前,我们在实战化训练中,容易存在这样一个心态:当我们没有最先进武器时,不能从武器的属性去认识,更不要说在潜能上去挖掘。而一味地拿武器作比较,以致于产生一种潜在的不自信,如此就会制约并严重影响实战化训练的效果。”聂笋说。

其实,武器本身的性能具有广阔的挖掘空间,在世界战争史上,不乏武器超过极限使用的战例。在越南战争中,萨姆-2导弹按设计只能打击过载3G的飞机,但越南的防空部队不得不面对那些为了逃命飞出9-10G的过载的战斗机,有些导弹甚至因为追这些大机动目标而在空中折断,但是在那场战斗中萨姆-2仍然在严苛电子干扰下击落大量敌机。

有时候,认识到一种武器系统的缺点,可能比认识到极限点更重要。在打靶中该部还发现,在雷达跟踪目标精度稍差的时候,目标往往都会被打的空中解体;雷达跟踪精度高的时候,命中的破片却较少。善于琢磨问题的孙增宽找到了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这一建议得到了武器系统设计总师的认可。该部论证抗击某类高技术空袭兵器的改进发展方向,可谓另辟蹊径,为第二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抗击这类目标找到了可能。

“武器装备的真正边界在哪里?恐怕并不是每一个使用者都清楚。一些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聂笋称,“这还只是简单的杀伤区,至于兵器在哪种干扰强度、哪种干扰模式下可以射击,哪种情况不可以射击涉及的问题更多。这就需要不断地研究、验证。”认识一种装备显然并没有想象那么容易,同理,如果摸清了武器装备的属性,其在战场上所能发挥的效能也是不可估量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