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VS实战:看广空导弹某部怎样“致命一击”

来源:《中国空军》作者:《中国空军》记者 林 源 张学峰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5-19 09:39

各型导弹车辆趁着夜色一路疾行。范以书摄

机动是地空导弹兵的生命。然而,平时担负战备,大量作战车辆处于“重载停驶”状态,这种情况下,有些问题平时不易察觉,一旦长时间、频繁机动,就容易暴露问题,特别是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据聂笋介绍,以往在沙漠戈壁执行任务,路况较差,车辆容易爆胎,一直是压在官兵心头的大石。每次执行任务前,各级如临大敌,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召集司机反复搞教育、交代注意事项、反复组织理论知识考试,生怕发生事故。在去年的一次演习中部队数百台车辆驰骋大漠戈壁没有发生问题。原因很简单,出发前为每台任务车辆轮胎都充了氮气,配齐安全带,总计花费不到3万元。“我们把每个环节都细化了,并给出了‘精益保障’的方案,花费不大,但起到了多少堂安全教育课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免除了数额巨大的野外维修开支,大大减轻了基层官兵的安全压力。”

无独有偶,在那次演习中,军需部门也探索出了沙漠戈壁地区野战条件下社会化保障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饮食供应难题。军需科科长葛海洋告诉记者,该部分散部署大漠腹地,距离购菜市镇驻扎最近的营地有60公里,最远的有300多公里。此前,部队采购车跑一趟要一整天,肉类等生食运输途中容易变质,且占用的兵员多,行车安全隐患大,主副食采购一直是部队的“挠头事”。而在要求吃野战干粮后,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为了不影响演习,他们还精心组织了“试吃”,给有不良身体反应的官兵采取备份方案。

部队还把这种注重细节的态度贯彻到了大纲的制定中去。该部参加了空军军事训练大纲的修订工作,将以前很多原则性的、模糊的细节问题确定下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