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曾接受毛主席检阅

来源:中国军网-空军频道作者:卓明汕 孙克立 李贵洲责任编辑:齐冰昕2015-05-21 09:50

1951年初,从华东军政大学和预科总队选调55名女学员入第七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同年11月毕业。
图为第一批女飞行员(14名)毕业时的合影。

中国空军网  (卓明汕、孙克立、李贵洲)在中国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中,翔舞着许多衣袂飘飘、身姿曼妙的飞天女,这是中国古代人们想象女性飞舞苍穹的场景。从嫦娥奔月到敦煌壁画,女性飞天的梦想在中国这片神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了千百年。当历史车轮紧随新中国的诞生步入1951年11月时,这一梦想终于在14名年轻姑娘身上成为了现实。这张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毕业时的合影就是最好的见证。

建国后,为展示新中国妇女形象,党中央决定培养一批女飞行员。为此,空军于1951年初从华东军政大学和航空预备总队选调55名女学员,送到牡丹江的第七航空学校学习。

这批学员到校后,航校根据她们的身体素质、文化水平以及机组配套需要,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经过认真研究,确定培训飞行员14名,空中领航员6名,空中通讯员5名,空中机械员30名。

当时,航校的教员主要由起义人员和日籍航空技术人员担任,使用的教练机是缴获的美制PT-19型和日制双发99式飞机。飞机陈旧,再加上女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此,她们面临着比男学员更大的困难。然而,来自上海的施丽霞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男人能做到的,我们妇女也一定要做到。”为了尽快克服自身不足,她们各有“高招”。有的把汽油洒在手帕上,磨炼自己尽快适应汽油味;有的感到力量不够,就和男同志一起进行体能训练,增加气力;有的平衡不好,就坚持打秋千、滚旋梯,增强耐受能力。练习器材少,她们就用扫把、凳腿代替驾驶杆演练,坐在地下手拉手脚蹬脚地练习拉杆蹬舵。目测不准,她们就在开动的卡车上练习判断运动速度,甚至晚上在被窝里也握住拳头蹬着床头做飞行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51年11月,14名女飞行学员,仅用了7个月就全部飞上了蓝天。同时,41名空中领航员、通信员和机械员也陆续毕业。至此,新中国第一批55名女飞行人员无一掉队,全部学成毕业。

1952年“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一天,首都各界7000余名代表和50多位各国驻华使节的夫人以及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西郊机场,共同见证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的起飞典礼。下午1时,女飞行员们驾驶6架里—2型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及首都人民的检阅。飞机落地后,朱德总司令、全国妇联副主席邓颖超,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陪同下,检阅并接见了女飞行人员。朱德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批女飞行人员,是新中国妇女的光荣,也是解放了的中国妇女学习的榜样。邓颖超说:“这也证明,妇女只要打破自卑感,有信心,有勇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一切工作都可以做,而且能够做好。”3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飞行表演的女飞行人员时,毛主席还关切询问刘亚楼:“她们都成器了吗?”刘亚楼回答道:“都成器了,能单独执行任务了。”

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人员活跃在空军部队长达30多年,为空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们飞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执行空运空投、抢险救灾和科研试飞等任务。她们为人民空军赢得了荣誉,为新中国妇女争了光。继她们之后的60年间,空军又陆续培养了八批女飞行员,涌现出岳喜翠、刘晓连等一批全军有影响的英模人物。目前,已有500多名女飞行员翱翔蓝天,她们正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贡献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