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立危墙:中国参与维和的冷思考

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马晓霖责任编辑:菅琳
2016-06-23 11:00

6月1日凌晨,联合国驻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联马团”)营地遭受恐怖袭击,中国维和人员一人遇难,5人受伤。这是“联马团”一周内在马里遭受的第二次血腥袭击,此前曾有5名维和人员在中部赛瓦雷市附近遇袭身亡。连续针对维和人员的恐怖袭击凸显马里安全形势的恶化,引发国际社会对维和部队安危的极大忧虑。对中国维和行动而言,如何既承担国际义务,又确保自身安全,更是个严峻而迫切的课题。

这起袭击是“基地”组织北非马格里布分支机构所为。据美国私营“赛特”情报集团监控到的信息,该组织当天发布网络消息称,其所属“伊斯兰隐士营”对“十字军占领武装”发动了袭击。该组织由阿尔及利亚人穆赫塔尔·拜勒穆赫塔尔领导,已多次在北非和撒哈拉地区实施恐怖袭击,包括去年袭击马里首都丽笙酒店绑架一百多人并导致3名中国公民遇难。

就该组织的表态和过往表现而言,中国公民并非其特定或重点攻击对象,但是,驻马里维和部队显然是其无差别攻击目标之一。无差别在于,它不认同维和部队中立与和平使命,也不区分维和人员国别构成。从这个角度观察,这符合恐怖主义袭击的行为逻辑和特点。但是,中国公民再次蒙难这一血的教训表明,中国和平外交和不干涉内政的国际形象固然普遍受到尊重和欢迎,但无法确保境外公民特别是维和人员免于无底线恐怖袭击。

军人的职业就是与死神过招,维和人员亦然。1993年5月,中国驻柬埔寨维和工程兵部队营地被火箭弹击中,两人遇难,7人受伤。2005年10月,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运输队成员一人被子弹击中身亡;2006年7月,联合国驻以色列黎巴嫩边境观察点遭受以方炮火袭击,一名中国观察员遇难。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仅2015年就有129名国际维和人员殉职。上述案例和数字表明,战乱环境中的维和人员,时刻面临来历不明或动机不详的袭击或误击。

自1988年加入联合国维和特委会并于次年首次派兵出征,中国参与维和行动已历27年,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任务种类不断丰富,并成为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共计3000多人次,涉及20多项维和行动。中国也已跃升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今后3年将承担维和费用的10.2%,仅次于美国。去年联合国维和峰会上,中国还做承诺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这些努力表明中国随着国力增强,正在承担与自身地位和国际社会期望相匹配的大国责任。

但是,参与维和行动越频繁,派出队伍越庞大,承担使命越多元,维和行动的风险和成本也将呈倍增态势。面对十分复杂而陌生的环境,审时度势,有条件有选择地参与维和,在积极履行义务和恪尽责任的同时,如何最大程度规避战略和战术风险减少损失,恐怕是中国维和行动需要特别考虑的当务之急。在大国博弈激烈、宗派矛盾多发和恐怖主义泛滥的当下,“韬光养晦,积极有为”的外交指导原则同样适用于参与维和行动。

2013年中国决定派员前往参与马里维和时,就曾引起不少人的忧虑。马里内战原本背景非同寻常,冲突一方为与国际恐怖势力联系密切的反叛武装,法国以反恐名义出兵介入马里冲突,使马里战事性质突变并具有国际化色彩,而且被境内外敌对力量贴上宗教战争和文明冲突的标签。马里曾是法国殖民地,至今也被法国视作势力范围并构成出兵动因。因此,马里既是反恐国际战场,也是“反西方主义”的前线,参与马里维和行动,难免卷入法国出兵引发的新仇旧恨。

潘基文本周建议安理会向马里增派2500名维和军人和警察,安理会将于本月讨论“联马团”执行任务兵力和能力等问题,也许会做出增派维和人员决议。中国是否增派维和人员,也面临抉择。参与维和是国际义务所系,责任无法回避。但是,派向哪里?参与何种任务?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手中。针对当下国际环境,除了继续坚持符合国际法、冲突各方同意、保持中立和最低限度使用武力等四点联合国维和准则,还应体现中国传统外交理念,尽量避免前往跨文明冲突地区,尽量避免卷入跨国跨地区冲突,尽量避免执行作战任务。完成使命,保全自己,慎立危墙,维和行动应成为构建中国新型大国形象的组成部分,为和平外交这个中心服务。唯此,中国参与世界维和之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安全。当然,为维和而付出代价既是难免的,也体现了中国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大国,也得过这道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