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扫码中“毒”造成的失泄密事件?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樊超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6-07 04:16

见“码”就扫有隐患 “软硬兼施”保安全

■本报特约通讯员 樊超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切莫随意,防止手机中毒失泄密……”5月23日,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人武部民兵王星文登台讲述了自己因贸然扫描二维码而险些失泄密的经历。

前不久,王星文下班回家偶遇扫码送大礼活动——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下载客户端、注册为会员即可获得“超值大礼包”。王星文按捺不住好奇心,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注册会员,短短1分钟时间就领到了奖品。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等他再次打开微信时,所有微信好友和微信群都被强制推荐了该公众号。

无独有偶,达茂旗人武部的李冰也曾有过类似经历。上个月,李冰网购时看中一双运动鞋,卖家让他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支付,称这样既方便快捷,又能获得“福利大礼包”。李冰随即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结果支付宝中的166元余额不翼而飞。当李冰再次联系卖家时,对方早已音讯全无。

近年来,手机二维码以其独有的低成本、大容量、易操作等优势,被各大网站、企业、电商广泛开发利用。人们通过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浏览、下载各种信息,十分便捷。但在鱼目混杂的二维码市场同样潜藏着危机。

“一些不法分子在手机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恶意程序通过手机定位功能和系统漏洞窃取数据信息。”人武部政委朱占国随即开展安全保密教育,他的一番话引起了大家的深入思考。

如何避免扫码中“毒”造成的失泄密事件?

“软硬兼施”方能确保安全无虞。达茂旗人武部对每名人武干部、职工和所属民兵的智能手机进行网上集中监测管理,并加装了具有自动检测二维码安全性的腾讯手机管家软件,及时对可疑二维码进行安全提醒。同时,定期组织对个人微信进行筛查清理,提醒大家在扫码前先确认二维码是否出自正规的载体,切莫见“码”就扫,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为不经意的“泄密者”。

在此基础上,该人武部大力开展“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保密大讨论,邀请驻地公安机关网络监侦人员普及二维码相关知识,通过“说案明理”的方式,详细解析二维码的编译、传播、解码等原理,透视不法分子的常用窃密手段,引导所属人员提高防范意识,绷紧安全保密这根弦。

点 评     

警惕“小方块”下的大隐患

■朱占国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载体日新月异,二维码已经触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智能手机用户都可成为二维码的识读者。据业内专家分析,二维码或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

这股浪潮同样波及了军营,随着适度放宽对智能手机的使用限制,扫描二维码已成为部分官兵网上冲浪“新常态”。当前,大多数官兵对随意扫描手机二维码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知不足,很容易造成失泄密事件,成为不经意间的“被泄密者”。

开放的时代没有封闭的社会,更没有封闭的军营。达茂旗人武部“软硬兼施”,一手抓软件渗透,引导所属人员守住保密底线;一手抓硬件配套,为智能手机加装安全检测软件。这种做法既改变了以往对新生事物只堵不疏的管控方式,又有效防止了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为我们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更新保密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