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峰谈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黄昆仑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5-30 03:13

攀登中华思想理论的时代高峰

——访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

■本报记者 黄昆仑

颜晓峰

编者按

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的思想之源、精神之泉。在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着眼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全面部署。这一重要讲话,为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南和实践动力,需要广大官兵尤其是军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学习理解把握,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践行。

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系统擘画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战略。作为专家学者代表,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近日,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专访,请他谈谈学习习主席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认识体会。

重视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固本之举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这次又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习主席在这些会议上都发表了重要讲话,可以说是非同寻常的。您怎样看待这次会议特别是习主席重要讲话的意义?

颜晓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达到新的历史高度。2013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从2014年10月到今年5月,习主席接续主持召开文艺、新闻舆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覆盖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领域,扭住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部位,深入思想文化传播的最新阵地。布局之完整、衔接之紧密、立意之高新、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鲜明特色和时代底蕴。

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领域,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基础性贯通性的作用,它为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论证、决策支撑、方法工具。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领域,或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说明,或是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具体社会领域的规律研究,文艺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分别是文艺工作、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理论基础。所以,重视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夯实了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根基,是固本之举。

更重要的是,进入21世纪的人类世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这些具有无比丰富多样性、深刻复杂性、变革创新性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实践,都更加迫切需要思想导航、理论支持、精神激励、决策论证、方法革新,也就是更加迫切需要与民族复兴进程相协调的哲学社会科学“复兴”。因此,把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国家走在世界前列的必要科学条件,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习主席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攀登中华思想理论的时代高峰,创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是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历史使命。

总的来说,习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宽广的历史视野、高度的战略思维、深邃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总结论述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历史作用,突出强调坚守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灵魂和方向,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蓝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战略部署和动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历史性纲领性文献。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