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着月色,一路跑开去,有节奏地调整呼吸,享受着这种清新宁静的感觉,但速度并不慢……五公里训练很快结束,汗水滑落,湿透衣裳。作为退伍老兵,也是中国老兵马拉松俱乐部的一员,李新一直保持着跑步的习惯。
“跑步,是一种自我挑战,也是一场战争,旷日持久的。”提起跑步,李新习惯性用战争来打比方。
其实,跑步与战争,还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
跑步,需要理由吗?
真的不需要。其实,“人人天生都会跑。”
跑步的起源,已不可考。
但,基于最早的狩猎和躲避猛兽的生存需要,人类自古就要跑。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跑步,是古希腊人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在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至今仍刻着那一段经典名言。
在遥远的古希腊,以城邦为单位的分散小国各自为政、战火连连。为了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城邦的国王们都需要培养一大批体格强壮的士兵,而跑步就是最好的军事训练方式之一。
在当时一个叫斯巴达的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开始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而跑步训练首当其冲,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希腊跑步运动十分盛行。当时各个城邦都建有专门进行跑步的练身场,这也一度成为古希腊城邦的标志之一。练身场是一大块长方形的场地,场上有跑道,跑道四周则是看台。在古希腊,几乎每个公民都会到练身场去跑步,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到练身场去受过训练,才算是有教养的人。
而如今风靡全国的马拉松运动,正是起源于一场战争中。
公元前490年,强大的波斯人企图入侵雅典,希波战争正式爆发。面对波斯大军压境,雅典组编一万重装步兵,前赴波斯军的着陆地点——马拉松平原与之决战。在马拉松大战获胜后,为了让家乡人民尽快分享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他一路狂奔,到雅典说完“胜利了”就倒下了。
为了纪念他,在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上专门设立了马拉松赛这个项目,比赛距离就是他当年跑过的42.195公里。
奔跑,给人更多的快乐;而和平,给人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