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兵备战须关注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王培责任编辑:杨红
2016-03-23 08:22

改革创新——破解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难题的有效抓手

破解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难题,怕的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可贵的是直面问题,革故鼎新。

创新指控机构设置。诺米尼曾经说过,战略就是指挥员在地图上指挥的战斗。相对于战略,战役战斗的规模要小得多,但是情况更加复杂,战场变化更加迅速,仅基于态势图实施作战控制,难以有效掌握一线部队的士气、状态和激烈程度,指挥员必须亲临战场、靠前指挥才能正确决策。西方发达国家陆军作战指挥机构作战决策和协调控制职能相互分离。以此为鉴,可由指挥员带少量人员编成机动指挥组,在作战区域靠前机动指挥,基于现场情况临机决策,通过增加指挥员感知战场机会,增强掌握作战情况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行动控制的针对性。由参谋长带基本指挥所,设置相应的作战计划与控制席位,担负基于前方决策的具体计划执行与协调控制任务,提高指挥所的战场生存率和协调控制能力。

完善控制规则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信息化作战,诸军兵种整体联动,作战行动高度一体。没有作战规则约束就会打乱仗,不仅无法达成作战目的,还可能造成相互误伤。外军认为,没有联合的作战是地狱,没有标准规范的联合作战是真正的地狱,并注重研究制订关键作战行动控制规则。当前,我陆战场作战行动控制应重点突出空(机)降突击行动、近距离火力支援行动、多军兵种联合破障行动、电子对抗行动、联合火力打击行动等专项作战行动控制规则的制订;突出指挥机构内部不同层级、不同要素、不同席位之间协调控制规则的制订;突出边境作战、城市作战等不同作战样式控制规则的制订;突出机动集结、开进展开、前沿突破、纵深攻击等不同作战阶段控制规则与措施的制订。

活用控制方式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信息化作战行动控制要在得法。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控制部队作战行动应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基于计划临机控制,战前周密的计划仍然是控制的基础。未来信息化战场作战节奏加快,战斗行动转换频繁,不确定因素增多,仅靠计划控制已无法满足战场变化需求,必须依据战场态势和控制对象的具体情况实施临机控制。基于任务自主控制,将其作为计划控制的重要补充。根据控制规则赋予相应席位或下级指挥员控制权限,使之依据指挥员意图,履行对所属部(分)队的控制职能。这种控制改变了传统过于集中的控制方式,适应了战场快速多变的要求和通信手段的局限,有利于调动下级自主作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计算精确控制,这是实施精确控制的基础。战前要精算,通过对敌我双方兵力兵器和作战目标实施精确计算,向指挥员提出最优作战方案;战中要快算,为指挥员调整决心提供依据;紧急情况要概算,为指挥员应变处置提供参考。

探索控制保障模式。作战行动控制的高效实施需要实时有效的情报信息、全时联通的通信网络、及时更新的作战数据等保障支持。探索基于“一幅图”的情报信息保障。指挥员及指挥机关应充分利用指挥信息系统,全时全维获取战场信息,适时处理融合战场信息,形成信息真实、要素全面、态势清晰的战场通用态势图,支持精确高效的作战行动控制。探索基于“一张网”的指挥通信保障。针对作战行动控制需求,着眼现有装备建网、着眼综合防护固网、着眼动态重组补网,采取“先进手段主要用、一般手段创新用、简易手段保底用”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构建一张全维覆盖、时时连通、安全稳固的战场通信网络,为有效实施作战行动控制提供网络保障。探索基于“一个库”的作战数据保障。作战数据是指挥信息系统运行的“气”与“血”。应充分做好数据准备,及时补充与作战对象、作战环境、作战目标相关的动态变化数据,不断更新丰富系统数据库,满足作战行动控制基于数据计算的需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