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空袭5391架次,鸭绿江上这些桥为何“打不烂、炸不断”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乔振友  贾文暄  郑泽责任编辑:柳晨
2017-07-13 03:04

奇迹源于不断创新。为保证后勤保障的畅通,志愿军铁道兵想出许多令人拍案叫绝的办法:将桥的高度降到水面以下,成为敌机看不到的“水下桥”;有的桥在通车后立即拆除重要部件,夜晚再搭上,成为昼拆夜架的活动便桥;有的在正桥远处修造便桥和便线,即使敌机炸毁一处,另一处仍可以通车……

奇迹源于百折不挠。面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被破坏问题,敌炸我修、随炸随修、白天炸晚上修;而对于运输力量不足矛盾,则是汽车不够就人畜同上,人挑肩扛马驮,硬是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完成了现代化工具难以完成的保障任务。抗美援朝3年中,我军后方战场修复铁路路基640公里,修复桥梁2294座次,加宽公路8100多公里,新修公路2510公里……彭德怀同志对此评价:“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应归功于后勤。”

60多年过去,鸭绿江畔,作为历史的见证,断桥依旧挺立。而曾经创下辉煌和奇迹的我军军交和后勤保障,早已是今非昔比。

我们拥有着前所未有的丰厚的后勤保障基础:伴随着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结合高速公路建设修建飞机跑道,结合铁道发展落实军运设施建设,结合大型民用运载工具建造贯彻国防需求,交通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军地联合开展重大军事运输投送行动。汶川抗震救灾行动中,军地通力协作,迅速调集军用和民航63架运输机连续飞行,在17个铁路车站同时装载物资,上演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时速”。2016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公布,对交通工程设施和民用运载工具贯彻国防要求、依托大中型运输企业组建战略投送支援力量、重点交通目标防卫防护等予以明确规定,为新形势下国防交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制支撑……

现代战争, 一方面作战快节奏、高消耗、远距离,对军事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战场空间的透明化、打击手段的精确化、毁伤效果的高能化,对军事交通运输带来了严峻挑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更需要铸就新时代打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一次国防和军队改革中,联勤保障部队调整组建,标志着我军特色的现代联勤保障体制正式建立,我军后勤保障体系正在进行新的改革。如何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是新一代后勤人员该思考的课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