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脱欧看全球化进程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王登科 马璐责任编辑:李晨
2016-08-16 16:51

从英国脱欧看全球化进程路在何方

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王登科 马璐

2016年6月24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脱欧派”最终以51.9%:48.1%的微弱优势击败“留欧派”,英国决定退出欧盟。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和欧洲第二大经济体,英国退出欧盟的决定无疑会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巨大影响。英国此举会不会在欧盟内部引起连锁反应?英国走了,下一个会是谁?

英国脱欧也不可避免使全球化进程受到影响。英国脱欧会不会成为全球化进程逆转的标志?全球化的信心遭受重创后,会停滞不前,还是会倒转风向?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中描述的全球化的光明前景,仿佛蒙上了一层阴霾。

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为何翩然起舞?

数据调查结果显示,1995年愿意加入欧盟的英国人比例是67%,而在2016年这一比例则跌至48%。在过去这20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将近20%的英国人转变态度,并最终促使英国最终选择离开欧盟?

经济因素是首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英国对欧盟财政预算平摊机制的抵制上。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英国一直处于观望态度。卡梅伦政府2013年1月17日发表的中期执政报告更是明确宣布,“捍卫英国利益,不参加新的欧元区救助机制”。在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便公开抵制欧盟要英国追加17亿英镑的要求。欧盟理事会2015年11月14日对外宣布的2016财政预算显示,2016年欧盟总预算达到1550亿欧元,而英国需要缴纳高达百亿欧元的会员费。随着英国经济复苏缓慢和失业率上升,更多的英国人不愿意从自己“腰包”里掏钱来补贴其他国家,不愿将自己的钱浪费在希腊等国的财政黑洞上。

其次,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肆虐成为助推剂。自2015年以来,由于西亚、北非等地爆发战争,大量难民涌入欧洲。欧盟于2015年9月22日在布鲁塞尔召开内政部长紧急会议,讨论12万难民分配方案。而英国前内政大臣特雷莎·梅在会前多次重申,英国不会参与难民转移安置机制。据英国《星期日邮报》在2015年9月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难民问题引发关切之际,多数英国人倾向于支持英国脱离欧盟。这次调查是自2014年11月以来首次出现支持脱欧者占上风的情况。可见,大量难民的涌入确实给英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使民众支持欧盟的心出现背离。

另外,欧盟倡导的人员流通自由严重威胁了英国的边界安全。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最近的情报简报中称,极端组织恐怖分子正在“基本畅通无阻地”进入欧洲,并强调涌入欧洲的叙利亚难民潮已经压倒了欧洲各国的反恐保安能力,近来欧洲发生的多起恐怖袭击事件,更加剧了英国民众对安全的深深忧虑。

最后,错误的政治估计是导火索。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2015年实现连任后,曾许诺将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为兑现其在竞选时给予民众的政治承诺,缓解来自国内“疑欧派”的压力,也为了以“脱欧”为筹码来提高英国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卡梅伦政府在6月举行公投。尽管在2016年布鲁塞尔峰会上,欧盟对英国提出的改革方案达成妥协。卡梅伦政府也一再对民众强调退出欧盟带来的巨大风险,但政府显然高估了英国人民对欧盟的支持度。

事实上,从1965年欧共体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与欧盟的关系从未理顺过。英国的“疑欧”主义向来强劲,在1986年,英国《泰晤士报》最早将“疑欧”一词带入大众舆论。该词意在形容撒切尔夫人的“布鲁日演说”中表现出的对欧洲一体化的极度不信任。《泰晤士报》曾评论说:“卡梅伦与默克尔两人步履蹒跚的沙龙探戈,已经成为欧洲外交舞台上最令人尴尬的景观。”在英国脱离欧盟之前,英国仍拒绝加入欧元区,反对欧盟走联邦主义道路。可见,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仍与之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因此,英国最终选择脱离欧盟也并不是一个特别令人惊讶的结果。

多米诺骨牌推倒,全球化寒流来袭

英国脱欧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令人担忧的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一个全球化遭遇寒流的标志事件。俄罗斯将克里米亚地区收入囊中,被西方媒体称之为令人恐慌的“单边主义”;美国战略收缩,被寄予厚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亚太也遭遇挫折;欧盟在应对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时表现出内部分裂;联合国在应对叙利亚危机及恐怖主义问题上疲软无力……种种迹象表明,已经加速前进四分之一世纪的全球化车轮,开始步履蹒跚起来。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全球化浪潮,使全球劳资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金融以及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壮大。全球化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商品价格更加便宜,企业可以选择成本更低的地区开展业务,投资和就业的机会更加丰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化也开始逐渐陷入失衡的状态。

全球化导致阶级收益差距加大,民众与精英割裂。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指出,全球化带来的全球财富分配的不平等,有可能导致民族主义重新抬头。据《纽约时报》报道,“在二十一世纪的前5年,美国每年有100万人步入百万富翁行列,而数倍于之的中产人群流入下层阶级”。而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分化更远超美国,福布斯排行榜前十名的财富总和,相当于几十个贫穷国家的GDP总和。英国此次公投,计票结果显示,除大多数民意支持“留欧”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外,只有伦敦等几个大城市明确选择“留欧”,而那里恰恰是所谓“精英”的聚集地。相比之下,英格兰、威尔士的其他地区基本上支持“脱欧”,呈现了明显的阶级和贫富分化态势。

其次,全球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以Facebook为例,这家市值接近2800亿美元的巨无霸公司,全球用户超过十几亿,但其员工却仅有1万多人。而市值2157.7亿美元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其员工数量却高达40万人。两种产业带来的GDP增长大体相同,但是所能提供的岗位数量却是天壤之差。随着全球化拓展,大量实体工业迁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反而在第三产业繁荣的发达国家造成就业困难等民生问题。另一方面,移民的涌入加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压缩了工资增长的空间,也带来移民融入当地社会等严峻挑战。

最后,资本的跨国流通使劳资关系失去平衡。全球化增加了跨国公司与政府谈判的“本钱”,这些经济大鳄不光可以巧妙利用避税天堂避税,还可以利用迁移来逼迫政府调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这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被卷入不健康的税率竞争的状态。巨大的主动权,让资本拥有者在与工会和工人对话时处于优势地位,而工人工资增长却受到压制,工人有苦难言。

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全球缓慢的经济复苏带来的紧张氛围,虽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关税壁垒,但诸如“反倾销”诉讼等非关税壁垒却屡见不鲜。不少国家反对接纳新移民,有的还为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设立更高的门槛。包括美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外国账户纳税法令”,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和避税活动的管制。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推行制造业回流的经济复苏计划。这一切都昭示,全球化进程确实遭遇寒流,其前进受到巨大阻碍。

反思中前进,多元化全球化呼之欲出

历史上全球化也曾多次被中断并以新的方式再次出发,全球化可以自我修复。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全球化浪潮,前两次的结果并不理想甚至是以灾难收尾。但是,将眼光放至未来,全球化不会终止,即便是暂时中断,也将以新的方式重生。

英国选择脱欧,对一直被誉为区域一体化典范的欧盟造成了重大打击,也对当前全球化进程产生了逆动力。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英国脱欧或许也将催生一种全新的、更为合理有序的全球化进程。一直以来,人们将区域一体化当作全球化的必经之路,但是事实表明区域化未必是全球化的最佳方向和路径。英国脱欧事件,或许可以对实现全球化的路径、对地区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作出一种新的解释。

英国脱欧是第三代全球化浪潮的一个值得警醒的事件,也可以看作是第四代全球化进程的开端。英国脱欧并不意味着英国会退回到“光荣独立”时代,而是选择一种新的方式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这一点从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毅然决然加入到亚投行就可以看出。英国不会立起贸易壁垒,而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参与全球贸易。

全球化进程不会停止,但是全球化的方向必须纠正。世界需要一种更为公平,可以惠及更多国家、更多人群的参与方式。新的全球化应当多元化,而不是资本化、虚拟化,而应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或削弱阶级差距。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以一种更包容、更开放和更公平的全球化参与方式,惠及沿路国家,且不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负担和政治压力。这是一种没有固定于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而是更加注重“一国一策”现实需求的合作模式。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中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英国脱欧的黑天鹅到底会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掀起怎样的风暴,我们拭目以待。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